logo

海州五大宫调唱响中国原生民歌节

(记者 张晨晨 通讯员 闫玲玲)7月3日至6日,由文旅部主办的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在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和乌兰察布市举办。本次民歌节集中展示了地方非遗民歌、器乐表演等,来自全国各地的65个原生民歌节目参加演出。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海州五大宫调的首批传承基地,市淮海剧团以经典作品《软平·天台有路》亮相该活动,展现了千年俗曲的当代生命力。


  “运盐河道”淌出“悠悠小调”,海州五大宫调是古盐河畔悠悠传来的历史足音,是古老海州发展变迁的讲述者。2006年,海州五大宫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市淮海剧团建立“海州五大宫调传习所”,使得传承保护工作有了更坚实的阵地依托。据悉,《天台有路》是海州五大宫调大调中【软平】曲牌的经典曲目,其唱词典雅含蓄,包含“伯牙子期”“衡阳雁断”等典故与隐喻,并通过复杂的拖腔与转调,表达离愁别绪的细腻情感,在鄂尔多斯市集中展演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自1962年成立以来,市淮海剧团始终承担海州五大宫调的保护与传承职能。第三代传承人陈立才自幼痴迷戏曲,师从第二代传承人袁兆民,系统学习五大宫调核心曲牌,常与钱乐山等前辈“碰曲”,与国家级传承人刘长兰研习吐字润腔,2005年参与国家级非遗申报片拍摄。2007年代表江苏参加中国原生民歌大赛,凭《软平·天台有路》斩获铜奖;2014年退休后,他返聘至剧团并通过“师徒制”培养新生代。如今,剧团已形成“老带新、新促老”的良性传承。其中,新生代薛梦雅将海州五大宫调融入现代戏剧创作,是新生代传承人中的标杆人物。
  从钱乐山到薛梦雅,四代传承人跨越百年,使海州五大宫调从江淮民间的自娱形式,发展为国家级非遗。其传承不仅是音乐技艺的延续,更是地域文化基因的活态保存,为研究中国俗曲演变提供了珍贵实证。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周金林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