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我市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77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27家——— “小个头”迸发大能量

       2000吨,这是中复碳芯为沣邑大桥提供的碳纤维拉索锚杆承载能力;
  546项专利,这是苏云医疗器械拥有的专利总数;
  石英陶瓷型芯,这是智疆航空为航空发动机涡轮空心叶片提供的高端材料;
……
  如果把一条产业链打开,人们会发现,无数“身怀绝技”的中小企业支撑其间。市科技局和市工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市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77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7家,这些企业超八成是民营企业,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配套供应商。


深耕专精特新加“数”跑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就是让中小企业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增强经济韧性和活力的重要力量。“我们支持更多中小企业通过智能化、数字化锻炼专精特新能力,推动他们融入大企业的供应链,推动优质中小企业集聚化发展,分级分类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市工信局副局长孙和卫说。
  罡阳轴研科技(灌云)有限公司正是这样的企业。企业围绕轴承细分领域,研发出摩托车曲轴、压缩机偏心轴、通用机曲轴、差异化曲轴和汽车法兰轴五大系列900余种,是行业内产品较全、工艺较完整、覆盖领域较广泛的企业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企业在其锻造车间上马了3条现代化智能生产线,钢材从数控切断到中频加热、辊锻制坯、电动模锻型等都在流水线上完成。凭借着智能化生产,该企业的客户已经覆盖一汽、北汽、江淮、上汽等多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节水90%,生产效率提高近4倍”,这是鹰游新立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推行的“闪染”免水洗染色工艺绿色效率。纯白色的坯布送入生产线,8分钟后,一匹红色的成品面料流畅地滚动出来,整个过程不用一滴水。鹰游新立成纺织科技公司总工程师孙素梅介绍,该项目提出“以蒸代洗”的科学理念,发明了涤纶织物快速、连续、高效染色和固色(简称“闪染”)免水洗染色技术,并研制了专用成套装备,实现了涤纶织物清洁化高效染色。
  为了加速中小企业培育专精特新能力,我市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初步探索形成一批覆盖企业改造、产品供给、融资促进、人才培训、安全防护、服务载体建设以及试点组织实施的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
  市工信局副局长崔直介绍,我市按照“诊断先行 标杆引领 生态培育”的推进路径,市、县(区)联动“一对一”为1132家企业提供线上线下免费诊断服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路径指引。预计今年将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634个,编制各类优秀方案超100个,推动更多企业诊有重点、改有方法、转有目标。


集群化发展培育向“新”力


  中小企业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很难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生存。
  中小企业生存灵魂是创新。能与顶尖同行“掰手腕”,这份底气来自它们持续不断地投入创新。市科技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约95%的平台集聚在企业,“十四五”以来,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418家,其中大多数集中在中小企业内。
  这些创新平台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核心竞争力。角鲨烯是护肤品常用的原料,然而长期以来,该种原料提取需要在鲨鱼体内提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港城企业百开盛通过科技创新,借助企业内部酶与生物催化等平台,利用当前先进的合成生物技术,实现了全球唯一生物全合成高纯度角鲨烯的专利技术规模化量产。百开盛研发负责人张宝琪介绍,他们通过独有合成生物学技术“细胞器区室化”细胞工厂,辅以高密度发酵及先进提取工艺,由可再生原料高效专一性合成角鲨烯。该项技术不仅解决了引起变色、变味的杂质问题,还解决了包括产能有限的问题、动物提取所带来的鲨鱼捕杀或毒素隐患问题、植物提取的高成本高污染问题。目前该企业产品已经顺利进入疫苗领域,正积极推广到日化领域。
  面对全球需求走弱等不利因素,港城中小企业中依然不乏能穿越重重迷雾的企业。市科技局副局长郑刚介绍,它们靠的就是专注、创新,以及“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
  为了促进更多的企业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港城各部门鼓励中小企业通过集群化发展,攻关行业共性难题,缓解企业创新成本压力,增强市场话语权。
       东海硅材料产业集群就是这样的集群。东海县集聚了全国85%的石英材料生产企业,拥有600多家硅工业企业,构建了国内以石英为主、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硅产业集群。其中,高纯石英砂、石英玻璃器件以及熔融石英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90%、80%和70%以上。2024年,东海县硅材料产业集群入选江苏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集群化发展有助于优化县域中小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帮助中小企业打通产学研创新能力,降低企业创新转型成本。东海硅产业以东海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锚定硅材料产业前沿技术攻关,在共性技术突破领域持续发力。该中心先后帮助企业组建了十多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并吸引了南京大学东海新材料研究中心、南京工业大学东海先进硅基材料研究院等十余个高校院所的研究团队入驻运行。如今,东海已经培育了从石英砂、碳化硅,再到石英陶瓷、光伏组件,东海生产的硅系列产品达上千个品种,源源不断地供应全国。


构建企业发展良好生态


  企业创新发展,既离不开自身追求卓越的韧劲,也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协同发力、全心服务的干劲和巧劲。
  110场服务活动,这是今年“中小企业服务月”服务企业数字。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培育,“中小企业服务月”品牌已经成为港城各部门集中为企业办实事的服务召集令。今年活动期间,市工信局以“一起益企精准赋能”为主题,联合27个市级机关共同策划了110场服务活动,联合市科技局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开展专精特新专题培训8场。
  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企业自我创新,还需要持续完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供给,推动优质服务向中小企业汇聚,鼓励龙头企业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共同营造产业互融互补、企业互帮互促、要素互联互济的产业发展生态。
  今年,港城科技部门通过举办2025年连云港市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对接会,推动科技领域新增专项贷款150亿元。并加快花果山科创走廊科研飞地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在飞地中寻找到企业创新的解决方案。同时,持续强化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支持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实现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冠军”还是“小巨人”,都是港城风云企业,都是搏击市场风浪的“弄潮儿”。随着新一轮竞逐大幕拉开,港城中小企业又开始了新的进击之路。​(周莹 连科 连工信)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周金林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