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婷婷 戚跃潇 吴笑笑)在朝阳初升的连云港徐圩港区,悠长鸣笛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货轮缓缓靠向泊位。调控室内,年轻的调度员臧祥栋紧盯着全流程自动化控制大屏,上面跳动的泊位机械运行数据,承载着港口运转的关键信息,也牵系着他的职业梦想。自2024年从江苏海洋大学研究生毕业入职连云港徐圩港口码头有限公司以来,他便扎根码头一线,与这座港口城市相互成就。
■ 萌芽:
山海初逢 少年结缘港城
臧祥栋是山东省临沂市人,小学时随家人初次踏上连云港的土地,花果山的嶙峋奇石与连岛的无垠碧海,瞬间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从那时起,我就被大海的魅力深深吸引。”这段童年记忆,宛如一颗悄然种下的种子,在岁月的滋养下,等待着破土发芽的时机。
2021年,臧祥栋考入江苏海洋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读研期间,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气湍流对长程传输激光光场影响机理及多孔径相干合成抑制方法”的研究工作。该项目研究成果为提升星地激光通信链路的稳定性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我国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系统筑牢了关键技术根基。
■ 抉择:
入职徐圩港区 描绘职业蓝图
2024年毕业季,摆在臧祥栋面前的是众多就业选择。但深思熟虑后,他通过校招加入连云港徐圩港口码头有限公司。“这里有国内顶尖的石化产业基地,港口作为能源运输的‘大动脉’,发展前景广阔。”他眼中闪烁着光芒,港区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学的自动化技术专长不谋而合,让他看到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连云港优厚的人才政策,也成为吸引他的关键因素。作为重点引进的硕士毕业生,他享受免费人才公寓、每月生活补贴以及购房券。“社保交满半年就能申领购房券,这大大减轻了未来在这里安家的压力。”臧祥栋笑着说。徐圩港区立志打造“世界一流产业服务港”的宏伟目标,更为他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的职业蓝图,让他坚信这里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工作之余,臧祥栋热爱游泳健身,夏日的海边常常留下他畅游的身影。“保持健康是实现目标的前提。”便捷的交通网络让他能够时常返乡。“这里有山有海有烟火气,能够很好地平衡事业与生活。”
■ 扎根:
挑战自我 与企业共成长
初入职场,臧祥栋便遭遇了不小的挑战。曾经安静的实验室被码头的嘈杂轰鸣声取代,卸船机故障处理、输煤皮带巡检、船舶作业协调等工作任务纷至沓来。“第一次见到5万吨级货轮卸煤,面对码头、输煤栈桥的关键环节,头脑中一片空白。”他回忆起刚工作时的情景。
他没有退缩,选择从最基础的“笨功夫”做起。他紧紧跟随着有着10多年从业经验的师傅,穿梭在港口的各个角落。3个月的时间里,他跑遍了127号、128号泊位,摸清了每一台设备的性能与“脾气”。螺旋卸船机容易出故障的驱动部件、起重机钢丝绳的磨损规律、输煤栈桥粉尘监测的盲区……他都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流程图逐渐成为他攻克难题的“作战地图”。
凭借自身扎实的数据分析能力,臧祥栋将船舶作业时间管理从传统的纸质记录转变为动态模型。通过建立“一船一档”数据库,卸船各环节的耗时、故障原因清晰呈现。他提出的18项改进措施,大幅提升了双泊位卸煤效率。面对煤尘污染难题,他积极推动封闭式卸船、智能喷雾降尘等技术的应用。
作为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核心枢纽和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重要依托,徐圩港区正朝着世界一流产业驱动型大港的目标大步迈进。“未来,这里必将成为长三角能源运输的核心枢纽。”臧祥栋坚信,个人的职业规划正与城市的蓬勃发展同频共振,自己也将在这片广阔天地中找到更大的施展舞台。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