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灌云县人民医院让长期输液患者告别“谈置换色变”


近日,灌云县人民医院静疗团队成功完成县域内首例“超声引导下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原位置换术”,以微创化、精准化的技术突破,为长期输液患者解决了导管置换难题。该技术的开展不仅标志着灌云县人民医院静脉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更以“零出血+不用二次穿刺”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舒适的治疗选择。


PICC是肿瘤化疗、慢性疾病长期输液患者的“生命通道”,但传统导管留置期限通常为1年,到期后需拔除旧管并重新穿刺。这一过程不仅增加患者痛苦,更可能导致血管资源耗竭、感染及血栓等风险。此次开展的“原位置换术”通过超声精准引导,利用原穿刺血管通路直接置换新导管,无须二次穿刺血管,将并发症风险显著降低,同时最大程度保护患者血管资源。


“传统置换如同‘另起炉灶’,而原位置换术则是‘在原有地基上翻新’。”静疗专科小组负责人介绍,该技术以原导管为导丝,通过无菌操作剪掉外延部分,经导入鞘植入新导管,整个过程如“穿针引线”般精细,既保留了血管通路的完整性,又缩短了置管时间。


64岁的患者孙某某因病情需要长期留置PICC管,原导管已达使用期限。经静疗团队评估,其血管条件差,再次穿刺难度大。拥有省级静疗专科资质的田径护士长带领团队实施原位置换术:从消毒铺巾、退管重置到导管固定,全程仅耗时30分钟,穿刺点无出血,术后影像显示导管尖端定位精准。


“没想到不用再扎针,很快就换好了新管,老人没遭罪,我们也放心。”患者家属对换管效果高度认可。相较于传统拔管再穿刺可能需要1小时以上的操作时间,原位置换术以“微创、高效”的特点,让长期依赖PICC的患者告别了“谈置换色变”的焦虑。


灌云县人民医院静疗护理学组自2017年成立以来,持续引入静脉治疗领域的前沿技术——从传统PICC置管到超声引导置管、心腔定位,再到输液港维护,逐步构建起全流程、精准化的静疗体系。此次原位置换术的成功开展,是团队多年临床经验与技术创新的厚积薄发。


“每一次技术突破的背后,都是对患者需求的深度回应。”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静疗专科为依托,拓展更多人性化诊疗方案,让县域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与上级医院同质化的静脉治疗服务。(颜景荣)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