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 阚丽娜)亲爱的考生朋友们,高考倒计时的指针划过书页,一场智慧的突围战悄然打响。与其在题海中浮沉,不如以教材为原点构建四维复习体系。
一、回归教材:以文本深挖筑牢根基
教考结合是近几年高考语文命题的显著特点,试题注重与课标的契合,与教材的深度衔接,不仅在知识层面,更在能力与素养方面进行全面考查。
以2024年新课标I卷为例:信息类文本材料一选自《论持久战》,教材必修上选编了《反对党八股》;文学类文本《放牛记》,呼应了教材必修上“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文言文阅读第11题与教材中《老子》《孔雀东南飞》《爱莲说》《项脊轩志》中文言基础相勾连;诗歌阅读刘克庄《宿千岁庵听泉》,与教材中《兰亭集序》《琵琶行》相呼应;语言文字运用第22题“恢复疲劳”,与选择性必修上“逻辑的力量”相关联。
这些试题设计提醒考生们,一定要重视教材的研读掌握,它是备考的第一基础。
二、考点织网:以考点网络抵御盲区
高考冲刺阶段,首要任务是梳理并构建各考点知识网络,考生们需要确保对每个考点都了如指掌,不留任何盲区。
针对各知识点,要通过构建框架结构图,确保每一个板块的知识点都得到充分的梳理和整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还可以更好地应对不同题型的变化,迅速而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整体阅读:以逻辑重构穿透迷雾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仅仅掌握题型及答题套路,是无法准确、有效解答问题的。没有读懂作品,思考脱离文本,解题就成了舍本逐末。因此,只有整体把握文本,才能更好地答题。
在整体阅读时,可关注文章出处、标题,把握核心话题,概括段落中心,理清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小说阅读则可以从情节、人物、环境入手,初步把握小说主旨,诗词阅读可以从诗眼入手,把握形象和情感等。
四、审题拆解:以清晰步骤破译题干
在夯实基础、考点覆盖、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审题拆解了。
作答客观题时,首先明确题干要求,如“相关内容”“艺术特色”“正确”“不正确”等,其次通读选项,与文本逐一比对,识破设题陷阱。
解答主观题可以按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考点;第二步调动知识,搭建网络;第三步结合情境,明确任务;第四步回归文本,具体分析;第五步依据分值,分点作答。
当复习的轨迹从零散的知识点走向系统的思维网络,当解题的视角从被动应答转为主动破译,那些纷繁复杂的阅读文本,将成为展示思维锋芒的舞台。愿每位考生以知识为舟,以逻辑为舵,在6月的考场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思维史诗。
(赵阳 整理)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