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明兴 黄月月)室外,初夏景致怡人,与之相匹配的,是连云港工业展览中心内的“数字热潮”。
作为2025年“苏新消费·夏夜生活”暨第六届连云港网络购物季的重要板块之一,今年的网络购物季活动力度更大、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从丝路云商矩阵的搭建到AI技术的深度赋能,从线上消费券的精准投放到线下体验场景的沉浸互动,这场活动不仅展现了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更勾勒出未来我市电商消费业态的无限可能。
“丝路云商”矩阵:
打造全域消费生态链
走进3号馆的“连云港电商”直播体验区,十余个直播间正同步开播。主播们手持本地特色商品,从东海县的水晶制品到沃田集团的有机蓝莓,从赣榆海鲜到“连云港制造”的国货潮牌,镜头前的每一秒都转化为线上订单的跳动数据。
这场“电商盛宴”的背后,是市级层面打造的“丝路云商”线上商城与“海州甄选”“金灌优选”等本土电商平台形成的“1+N”矩阵,覆盖丝路国家特色商品、港城名优品及国内消费热品,真正实现“24小时不打烊、365天不落幕”的消费体验。
“我们的虾仁制品过往都销往省外各地,这次活动让我们大规模触达本地消费者。”江苏宝鲜乐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人高云广指着直播间里的一款海虾仁介绍,“这款以盐冻虾为原材料,经过11道工序,层层把控虾仁品质,最大程度保证原汁原味,通过直播镜头向观众展示其特性,短短一天便收获上百笔订单。”
为激发线上消费活力,我市在“丝路云商”发放了100万元消费券,分设满50元减15元、满100元减30元、满200元减60元3档,每日定时投放。据统计,目前线上商城消费额完成近300万元。
线下场景赋能:
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
线上流量的爆发,离不开线下场景的强力支撑。在“连云港制造”精品体验区,千余款本土产品通过“体验式消费”吸引观众驻足。市交通控股集团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苏垦渔业的鲜虾饼试吃台、鼎味泰的关东煮大集合、天马网络科技的响猫牌钓竿……这些线下互动不仅为线上直播提供了素材,更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产品的品质与价值。
“看到商家直播时的介绍,我到场馆扫码领券后,实际品尝感觉这款鳕鱼排还不错,随即用消费红包买了5盒,另外还在丝路云商平台上购买了4盒,这两笔订单都能享受到真金白银的满减优惠。”市民李娜的消费路径,正是“线下引流—线上转化”协同模式的缩影。活动现场设置的通用消费红包,通过扫码即领、多档叠加的灵活设计,进一步打通消费闭环。
此外,本地电商企业、商超综合体也全面开展了518系列满减促销优惠活动。其中,天马集团更是推出了幸运叶子3折起的超值优惠。全市各县区也依托自身特色产业,如水晶、穿戴甲、海产品等,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一县一品”主题促销活动,形成了市县联动、平台协同的立体促销网络。
产业激发动能:
构建“电商”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本届连云港网络购物季不仅注重消费体验的提升,更着眼于产业发展新动能的激发。以“产业赋能 人才培育”双轮驱动为战略支点,构建了“平台对接—技术赋能—人才输送”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在外贸优品拓内销专项行动中,我市特邀阿里、京东、Temu等平台方,与全省百余家外贸企业开展对接会,助力企业打通“出口转内销”全链路通道。同时,人工智能赋能电子商务新增长分享会也邀请了阿里行业专家,围绕AIGC数字人直播、智能客服系统等前沿技术展开深度研讨,为全市电商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在人才培育方面,市电商协会联合各大高校开展了电商专场招聘会,通过“招聘+展销、招聘+直播、招聘+宣讲会”等形式,搭建起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桥梁,促进人才的精准对接与合理流动。这些举措不仅为电商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更为全市电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直播间里的订单数据不断刷新,当扫码领券的市民流连于展台之间,这场“电商”的实践已悄然超越一场购物狂欢,成为全市电商产业转型的生动注脚。从“丝路云商”的矩阵布局到AI技术的创新应用,从线下体验的沉浸互动到产业人才的精准对接,连云港以数字为纽带,串联起消费升级的完整链条。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