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助力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


(陈浩)省政府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今年3月出台以来,市港航中心党委认真组织了专题学习,深刻认识到要自觉服从和主动融入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发展大战略,找准连云港定位,立足连云港实际,突出连云港特点,发挥连云港优势,以连云港水运更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战略落实落地。


  着眼更高标准,加快建设畅联高效内河航道网络。结合省级二级航道网规划编制,积极争取宿连航道、徐圩港区疏港航道等二级航道纳入省网规划,规划新增二级航道里程90公里以上。到2025年,宿连航道实现三级航道全线贯通、二级航道预留到位,徐圩港区疏港航道争取开工建设,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海港集疏运能力显著提升。结合现代水网建设,强化水资源调配和内河通航水位保障,畅通海河联运核心通道,加快建设“两纵两横”干线航道网。到2025年,新开工省干线航道里程72公里、未达标省干线航道开工率100%。推进宿连航道东海支线、宿连航道灌云支线等重点通港达园短支航道建设,提高干支互动效益,充分发挥各层次、各等级航道的组合效能,实现门到门水运服务。


  着眼更高能级,加快打造无缝衔接海河联运枢纽体系。推动连云港港更好做足陇海线、融入长三角,深化与上海港合作,积极拓展中西部腹地合作空间,联合徐州共建以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海港为核心的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加快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强港,重点加快建设以40万吨级矿石码头、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为代表的世界一流的港航基础设施,加快建成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40万吨)等深水航道,提升煤炭、铁矿石、粮食等战略物资一程接卸能力。到2025年,15万吨级集装箱、40万吨级矿石建成投用,20万吨级集装箱改建、30万吨级矿石码头新建取得突破。围绕服务临港产业发展,加快两翼港区新建码头泊位建设。徐圩港区契合连云港石化产业布局,着力提升原油和液体散货泊位接卸能力。赣榆港区结合粮油产业园等临港产业发展,着力提升散货、粮油泊位接卸能力。灌河港区围绕海河联运和服务地方经济,加快海河联运码头建设。到2025年,两翼港区新增20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新增综合通过能力达到4000万吨。打造以海河联运作业区为核心、规模化集约化公用作业区为重点、其他作业区为支撑的层次合理、协同协调的内河港口枢纽体系,全面加快中云台、徐圩、五灌河等核心作业区为代表的内河码头建设。到2025年,内河港口新增千吨级以上泊位20个,新增综合通过能力1500万吨。


  着眼更高水平,加快提升水运服务支撑保障能力。积极开展无人机辅助航道巡查技术、水下多波束扫测技术等研究应用,利用新技术提高航闸感知能力,形成养护的系统化监测和预处理能力,提高航闸养护专业化水平。强化基础设施和港口生产本质安全,探索港航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安全评估机制,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水上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海河全覆盖的港口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推进重大危险源智能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危化品船舶过闸调度和安全管控与联防联控。对连云港港疏港航道航运通道的船闸进行联合调度,强化港航衔接,打造内河集装箱集疏运“BRT专线”。提高港口智能感知覆盖率,完善港口智能调度系统及电子口岸、铁水联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并推广应用,推动港口运营管理全过程、全周期数字化。推广基于5G技术的堆场全自动化装卸作业、岸桥远控作业和散货装卸船及堆取料无人化作业等应用。探索人工智能在码头无人驾驶、智能调度、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建设和实施智能闸口优化项目、无人地磅优化项目、智能理货项目、视频分析项目、港内车联网项目。加快完成散货智能化智慧化建设技术指南研究,建成智能化码头数智化底座系统,加快连云港港20万吨级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建设。优先采用生态影响较小的航道整治技术与施工工艺,积极推广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在航道工程中的应用,综合利用航道疏浚土、施工材料、废旧材料。加强航道建设与水利拓竣、路网改造等工程的结合,提高土地、水资源利用效率。到2025年,建成宿连航道等生态航道,创建1个近零碳船闸、1个近零碳水上服务区。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