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卫平 孙荪 秦宁建)“作为一名曾经在航天发射场服役的战士,看到这一幕,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天斗地、激情如火的青春年代!”昨日上午,灌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杨兴国和王化昶通过会议室电视屏幕,看到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两位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战斗过16年的退役老兵,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当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主要负责燃料推进剂加注工作,王化昶主要负责电力保障工作。”现任灌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政工科副科长的杨兴国告诉笔者。服役期间,他先后完成30余次卫星发射和7次载人航天飞行大型任务的燃料推进剂加注工作,见证无数历史瞬间。而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时,他还接受央视新闻专访,被央视记者称为“发射中心出了名的‘加注手’”。
“转业到地方后,看着飞船一次次成功发射,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中国航天事业的顺利发展与各环节战友们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觉得人生充实而幸福。”杨兴国说。
现任灌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维护队副队长的王化昶,看到火箭顺利升空那一幕,也感慨万千——作为从事电力保障工作的他,16年军旅生涯,累计排除电力故障300多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电厂被称作发射中心的“心脏”,如果在关键时候出现电流波动,哪怕是万分之一秒的电流断路,数千台电脑、上万个精密仪器就会暂停工作,正在运行的数据就会丢失,许多繁杂的程序就有可能得重做……
2003年,在执行神舟五号发射任务时,正在调度机房值班的王化昶突然发现测控专线发生电力警报,电压指标超出规定37KV标准,他沉着冷静,采取应急措施,积极调整网内电厂出力及无功补偿装置,在3分钟内将电压调整到位,保障了任务顺利进行。
“在部队16年,我参加过多次发射任务,今天又迎来航天发射大事,更加让我感受到国家的富强。”王化昶非常激动地告诉笔者,“我作为一名航天老兵,航天精神时刻激励着我,在新的岗位会继续努力工作。”
在灌南,还有一位曾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服役了11年的老兵——灌南县融媒体中心采访部主任殷开军。“在部队时,我是一名军事记者,有幸参与了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航天任务的新闻报道,用摄像机记录下了当时的点点滴滴。”殷开军介绍,而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飞行发射任务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央电视台派了多组记者前来采访,由于他们当时人手不够,需要从我们部队电视台抽调两人去协助,经过严格考察和政审,我有幸和另外一名同事被选中。”殷开军回忆道,“2003年10月15日9时,是发射的正式时间,央视安排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航天员杨利伟报告时的现场声录制和发射前30分钟央视4套主持人出镜拍摄。”
“10月15日5时许,杨利伟出征欢送仪式开始了,戈壁滩的早上气温很低,当时我们都穿上防寒服,看到杨利伟从航天员的宿舍问天阁走出来,全场一片欢呼声,从镜头里看到杨利伟向大家挥手致敬,我的心里非常激动。当时,我专注地做好拍摄工作,记录下这伟大的瞬间。”回忆30年前刻骨铭心的经历,殷开军仍然记忆犹新。
据了解,30年前,杨兴国、王化昶、殷开军3人一起入伍,1995年,又一起考入昆明指挥技术学院学习。作为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走出来的退役军人,一直以来“退伍不褪色”,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曾经的航天人,看到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发射圆满成功,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