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产才双链精准融合 打造引才强磁场——我市人才工作系列报道之一


(□庄婷婷 张显坤)“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产业是人才发展的基石,人才的厚度决定产业的高度。近年来,我市立足产业特色,紧盯生物医药、石化、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需要,探索实施“产才融合,双链驱动”,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壮大产业链,持续提升产业与人才的匹配度、紧密度,实现人才与产业同向共兴、彼此成就。


立足产业特色 集聚领军人才


产业、政策、生态……到底什么才能吸引、留住更多人才?在这些要素中,产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领先,自然能提供具有优势的岗位和待遇,吸引大批相关人才,而产业发展又能促进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引才育才留才环境。


作为加速崛起、极具潜力的“沿海产业高地”,我市持续推进“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港兴市”主战略,形成以石化、钢铁、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近73万户,上市公司13家,全市共有19个1类新药获批上市,占全省的41.3%,占全国的12%。


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这样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自然能够最大程度吸引人才,为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而有力的人才支撑。


安东毕业于吉林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后,在恒瑞医药研究院五所担任大组长/合成部经理。“我主要从事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与药物分子的合成密切相关。2017年,因一次招聘会‘搭桥’,我加入了恒瑞医药研究院。这里有许多高精尖现代化研发平台和知名的医药公司,能接触到很多行业前沿的新技术,非常适合创新药研发工作。”安东道出了选择港城的原因。


产才精准融合 实现同向发力


产才融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产业向高端迈进的必然。产业链的攀升越往上越艰难,因此要紧扣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实际需要,抓住人才这个最大支撑,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全力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我市拥有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等国家级功能载体以及9个省级开发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中华药港”加快建设,“十四五”末将建成我国最大的原料多元化烯烃产业基地、最具影响力的聚酯原料生产基地、全国领先的高端新材料生产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化学品生产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医药创新中心,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今年初,我市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中西部、南京、无锡、青岛等7个地区建立了区域性招商中心,同步建立7个招才引智工作站,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围绕10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建立完善招商引智网络,把人才工作“嵌入”项目招引全过程,在谈项目的同时,对接好人才招引,实现“供需两端”精准对接。


围绕强链补链 引才育才并进


靠产业吸引人才,用产业培育人才。我市围绕产业强链补链,构建“政策领航、系统导航、平台引航、猎头助航”引才体系。目前,我市人才资源总量达93.6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达1.47万人,位居苏北五市之首。全市累计引进国家级人才36人、省双创人才125人、省双创博士69人、科技副总445人。


优惠政策是推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吸引人才的重要措施。我市围绕石化、生物医药、新材料主导产业,不断推出产业高端人才专项支持政策,形成囊括500万元~1500万元项目启动支持、100万元~1000万元项目成长化奖励、最高2000万元股权投资、项目融资及引才奖补的全流程支持体系。如在新医药领域,制定4个方面16项支持举措,单个企业最高年奖励可达6000万元;在石化领域,提出支持石化企业打造世界一流安全环保水平、研发世界一流工艺设备技术、争创世界一流投入产出水平、创建世界一流品质品牌等4大类支持措施;在海洋经济领域,提出20项支持措施。


就在不久前,我市出台方案,实施“百企千才支持计划”,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授权,引导优质项目、人才资源、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链汇聚。同时实施“产业工匠锻造计划”,推进产教联合体建设,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