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德春 摄)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0名马拉松爱好者和45名高水平运动员,在龚翔宇、骆晓娟、黄旭、汤金华4名奥运冠军的带领下,以奔跑的方式,共同见证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的崛起和腾飞。
(□周莹 徐尧玲)10月的徐圩新区,白云悠悠,秋高气爽。
时隔3年,“盛虹杯”2023连云港·徐圩马拉松如约而至,1.5万人在徐圩新区相聚,奔跑在化工装置林立的石化产业园区。
8点30分,随着发令枪响起,在六月广场集结的全程、半程、短程和迷你马拉松选手们浩浩荡荡向前跑去。
那一刻,是运动活力与激情的绽放,现场,工业和运动之美巧妙融合。
那一刻,专业选手、业余爱好者、中青年跑者、银发的老者都成为马拉松赛道壮美图景的一部分,他们奋力奔跑,路过海天一色、碧波荡漾的港口,穿越管廊交织、装置林立的石化产业基地,感受着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风采和魅力,用脚步丈量着高质量发展的徐圩新区的每一寸“肌理”。
这是一条串联徐圩新区产业地标的赛道,更是一条见证一片漫漫盐田成为中国耀眼的石化产业基地的赛道。起步于徐圩港区六月广场,感受从港口吹来的清新海风,如钢铁巨龙般的海上管廊蜿蜒向前,途经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彰显工业之美的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IGCC公用工程岛、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运管服务中心、生态环境质量管控中心等徐圩新区地标逐一亮相。选手们在奔跑中见证徐圩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的强劲发展势头。
“这条赛道很独特,我在沿途看到了很壮观的海上通道,还有高耸入云的石化装置,感受到了徐圩新区的发展气魄。这次比赛的补给点设计非常合理,观众也非常热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参加全程马拉松的选手李子成说。
在终点呐喊的观众为选手们加油助威,喊出了徐圩人的自豪感。家住徐圩街道的赵海兵说:“这是徐圩举办的第4届马拉松,我必须到现场给选手加油,为徐圩加油!过去几年,徐圩新区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的家庭也跟着受益,生活变得更好了。在外地工作的儿子选择回家乡工作,现在在徐圩一家石化企业上班。”
选手的感受和观众的感触直观地反映了他们对徐圩新区的认同。在徐圩新区开发建设的14年里,一个个徐圩人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按照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标准体系,遵循“生态、智能、融合、示范”的发展理念,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在原料多元化、材料高端化、运营智慧化等方面协同发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和应用开发,在漫漫盐田建设起一座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徐圩新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3000亿元,总投资超4500亿元的36个重大产业项目撑起了徐圩新区的产业板块,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大石化产业集群崛起成为产业地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国智慧化工园区、绿色化工园区等6张国家级名片更是彰显了徐圩新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时代担当。
“坚韧、尽责、高效、创新”是徐圩精神的内涵。在本次马拉松比赛中,一场动人的守护让人们深刻理解了这样的徐圩精神。此次赛事有一位特殊选手单晋青,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坐着轮椅跑完了半程马拉松。为了守护他的安全和健康,参与赛事的20多名蓝天救援队队员,以每人2公里的爱心接力,为他搭建了一条安全通道,同时一辆救护车也跟在后面以备不时之需。徐圩精神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救援队员以尽责的态度守护运动员挑战自我的旅程,与运动员的坚韧精神实现了同场共鸣。
除了贴心周到的赛事服务,徐圩新区对发展和环境必答题所作的答卷也让人瞩目。来自安徽的马拉松爱好者刘培表示,徐圩港口就像一条巨龙,从海边延伸到石化产业基地,巍峨高耸的化工装置代表着连云港创造新增长的动能,整齐划一的道路网管支撑着一座石化产业园区的供应链体系,绿树草丛的点缀让园区富含生命力。这样的徐圩新区让人意想不到、刮目相看。
为了这样的徐圩,今年2月,徐圩新区正式实施中国首部推动石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条例》,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石化基地产业促进、创新发展、安全保障等内容,开创了我国法治护航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河。“怪不得这里可以吸引很多鸟儿翩翩飞舞。”来自江苏徐州的马拉松爱好者陈月秋在奔跑时看到成片的白鹭从他头顶飞过,惊讶地说。
让世界看见徐圩,以马拉松的方式,看见这座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看见现代化石化园区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和谐之美,看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交相辉映”、工业园区与宜居城市“比邻而居”的化工园区典范。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站在新的起点,徐圩新区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全力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聚势培育中国新材料之都,聚力高质量赶超,奋力现代化先行,努力成为中国沿海万亿级产业集群新标杆。
向前,徐圩新区信心如磐!
向前,在伟大旗帜的指引下,徐圩新区向着高质量发展继续奔跑,全速前进!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