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兴)节日和假期是观察市场的窗口。横跨九月和十月的中秋国庆假期,为持续稳定的消费市场添了新热度。
根据平台系统监测,中秋国庆假期,全市重点监测的36家重点零售、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4亿余元,同期分别增长11.25%、10.11%。
另一组数据显示:1至8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78.8亿元,同比增长8.7%。
眼下适逢“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消费热潮从何而来?人头攒动的商场、热度攀升的景区、摩肩接踵的步行街给了我们答案。
供给侧提质升级
消费是最终需求,供给侧提质升级,做到有效供给,能释放更多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内循环,让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显现。
从“房车露营”到“4D观影”,从“后备厢市集”到“新店打卡”,从沉浸式体验到城市漫游……新消费设施的广泛建设,稳稳承接了港城人日益增长的消费新需求。
新需求创造了新动力,更释放出巨大的吸引力。为盘活空间、拓展城市消费新场景,中央商场的五楼平台成了一家空中音乐餐吧,龙虾、啤酒、烧烤、音乐等多种元素融合,让这处空置的平台热闹起来,露天电影、民谣弹唱等活动不断涌现,把餐吧的美颜度拉满。
在中秋国庆期间,市商务局指导海州区开展“苏新消费·惠购海州”秋季消费促进启动仪式,组织各商贸企业广泛开展消费促进工作,结合“连信卡”放心购活动引导商家开展诚信经营,提振假日消费。
海州万达广场市场部负责人姜女士介绍,双节期间,企业举办了国潮消费节活动,安排了明星见面会、随机舞步、自由搏击等活动,并推出众多购物优惠活动,在多重促销举措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的营业额节节攀升。据统计,假日期间海州万达广场的客流总量达到了28万人次,营业额达2500万元。
政策包及时有力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良好的消费环境也需要政策引领支撑。
汽车、家电、家居等行业消费涉及领域多、消费链条长、带动力强,在稳增长和促消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至8月,全市限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78.1亿元,同比增长18.1%。家电类实现零售额4.93亿元,石油类商品实现零售额62.9亿元,大宗消费运行总体比较平稳,对拉动消费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年是消费提振年,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了《连云港市推进“小店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连云港市全面促进消费2023年工作要点》等促消费政策,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近日,我市发布了4条秋冬文旅消费精品旅游线路以及连云港文旅消费券活动,为“金九银十”消费旺季添上一把政策的“柴火”。
连云港市汽车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建标介绍,在振兴花卉城举办的车博会上,全市近50家汽车经销商带来了众多热销车型,通过直接降价、提供购车优惠补贴、赠送智驾全享包和零利息贷款等方式,刺激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有力拉动了全市汽车消费。
市场有行动,政策有“互动”。据了解,目前省商务厅联合省财政厅面向广大消费者,出台实施苏新消费·绿色节能家电促消费专项活动补贴政策,消费者在省内参与活动的家电销售企业线下门店购买符合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次性资金补贴,按成交价格10%进行补贴。自绿色节能补贴活动开展以来,海州区重点家电企业销售同比增长80%,其中冰箱、洗衣机等产品销售同比增长均超过90%,切实让消费者享受到政策红利。
服务端多元发力
随着消费不断升级,经营者也在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服务水平,以满足群众需求、激发城市活力。
厨房中,有人身体悬空,仿佛被油烟机吸住……在海州吾悦广场的颠倒博物馆中,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楼梯等场景里满是打卡拍照的消费者;在喜茶门前,消费者排起了长队……尽管经营品类不同、目标人群各异,这些广受欢迎的门店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连云港首店。近年来,全市各县区加快了首店培育,努力提升城市消费氛围。目前,海州区前六大商场拥有营业品牌约1200个,其中连云港首店数量188家,占比超过17%。
品质,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一种人们共同的普适性愿望。消费市场的升级发展需要多方发力,既需要各类经营主体提质升级,也需要政府部门护航保障,更有赖于消费者热情参与。
如今,品质消费已在港城蔚然成风:在农村,随着农村消费市场持续扩大,休闲农业年综合收入超过50亿元,“互联网”农产品持续出村进城;在城区,示范商业步行街、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速建设,人们生活更加便利。精彩纷呈的促销活动、及时有力的政策支持、活力满满的消费场景、热情高涨的消费人群……消费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港城人开始享受品质消费、便利消费。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刘雅楠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