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日报2023年10月15日一版
编者按:“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殷切期望江苏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努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前不久,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我市调研时强调,高质量发展“后发先至”,连云港其势渐成、其时将至,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更宽视野、更高标杆建设东西双向开放门户、“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奋进新征程、聚力再出发,践行“后发先至”的殷切嘱托,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突围而出,都要求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各个领域攻坚突破,把步子迈得更大、更快、更稳。
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努力把“后发先至”的“势”与“时”转化成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的现实成效。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连云港日报》全媒体推出“时·势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通过记者深入基层调研采访,聚焦我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记录港城各地区各领域因地制宜,奋战攻坚突破、奋力争先进位的昂扬步伐,挖掘全市上下真抓实干,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鲜活故事,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港城落地生根。
(□ 李耀华 王圳 王三祥) 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记录港城生态变迁的活文物。
据最新调查,全市现有古树663株、名木55株;其中树龄超过500年的一级古树59株,树龄最长的古银杏有1300多岁。它们用虬枝密叶绘就一道道独特风景,用千姿百态诉说岁月流转,讲述着无尽的动人故事。
古树名木的生态、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巨大,景观和经济价值同样令人期待。我市相关部门和单位强化科技赋能,让古树名木保护变得更加高效。
重现生机背后的科技力量
群峰争翠,峡谷幽清。在东磊延福观入口,其上方围屏山山腰,一株古毛梾树高大挺拔,密集的碎花状树皮和虬枝,似在诉说着悠久往事。
这株古毛梾树并不孤独,抬眼向山坡望去,总能发现挂着小牌子的古树。
笔者与工作人员手脚并用,费力攀上山崖下的巨石,其后方一株斜向生长的鹅耳枥令人眼前一亮。历经风雨沧桑,这株300多年的大树活力满满,其根部树洞中还长出一株刺楸。“这株刺楸是古树‘寄生树’,其树龄约20年。”南云台林场高级工程师姜启功解释,“一般‘寄生树’都很小,但这株刺楸枝繁叶茂,因为它寄生在古树根部,‘选址’很讨巧。”
进入延福观,一块刻有“参悟大道”的巨石长满石花,其东侧树龄500年的银杏枝丫间长出一株蜀桧,“寄生树”株高不过十多厘米,这也印证了姜启功的说法。
在东磊景区围屏山陡坡及坡下的延福观,这里汇聚了一个体系较为复杂的古树群。除了野生的毛梾、枫香、君迁子和鹅耳枥,还有银杏、楸树和黄连木等人工栽培古树,这里的4株古玉兰久负盛名。
“它们‘年事已高’,其树势难免衰微。”姜启功说,“但近年来已重现生机,其背后就是科技的力量。”2022年,针对800年“玉兰花王”树洞干腐、侧枝枯死、树势衰弱、生长环境差的情况。人们通过搭架修补树洞、填充树干、修理枝干、病虫害防治、巧妙施肥等手段进行了一系列保护, 同时还改善了其周边生长环境。
在北固山生态公园,几株树龄逾百年的赤松被加装了围挡,其树干上插上两种色泽的药剂瓶。“公园人员进出频繁,保护园内古树,除了邻近环境整治、物理隔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必不可少。事实证明,科学保护十分有效。”公园管理处副主任杨晓燕介绍。
笔者分别扫描不同古树干上的二维码,立刻获知了每一棵古树树龄、性状和保护措施。
古树名木见证城市发展历程
古树名木是港城“原住民”,每一株古树名木,都是一部绿色史书。我市地处南北过渡地带,云台山脉更是全省不可多得的植物宝库。
历经千年沧海桑田变迁,这里银杏、玉兰、圆柏、朴树、流苏树和黄连木等古树依然充满生机。据考证,中云街道金苏村银杏植于唐代,现仍根深叶茂,绿荫如盖,已经走过了1300多个春秋;无论是花果山的千年古银杏群,孔望山的800年流苏、圆柏,高公岛街道柳河村330年的红楠等等,每一株古树名木背后都有一段令人神往的故事。
据市林业站高级工程师丛日杰介绍,古树名木是区域地带性森林构成的重要指示物种,在区域绿化中的作用无可替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市林业和园林绿化部门陆续开展了相关调查。特别是2015年以来,市林业站持续通过开展实地踏查,取得了包括古树名木的数量、分布地点、生长状况、管护单位、坐标、树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详细信息,上述基础信息被逐一录入了数据库。
从全市范围来看,港城古树名木资源整体呈现明显集群分布,海州、连云两区古树名木数量最多。丛日杰说,全市现有古树663株,名木55株。其中单株古树530株,古树群5个(133株),一级古树61株,二级古树71株,三级古树398株。港城名木可圈可点,1976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送给中国的26株美国海岸松,在东海李埝林场扎根成长;植根北固山生态园的玉兰和银杏,是1983年连云港港与日本大阪府界泉北港缔结友好港的见证。
重视的同时亦需防保护过度
自2019年起,我市已投入120多万元,对39株濒危古树名木进行抢救复壮。制定“一树一策”抢救方案,根据其生长情况采取施肥、除草、填堵树洞、加固、支撑、围栏、疏枝、培土等方法,进行了保护性抢救复壮,并对11株千年古树安装了防雷设施和防护栏。
历经千百年岁月磨砺,古树名木有着超强的生命力。
目前,我市绝大部分古树名木长势良好,但也有散落城乡的古树长势不佳。有的古树面临地面硬化、树池过小或高出地面等,导致通透性差;有的古树,如海州民主路130岁老榆树,它包围在房屋、墙体中;有的古树或有电线穿过树冠,既影响其生长,也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古树年久衰老,主干腐朽,倾斜或者变空,树枝劈裂或者干枯,亟待给予支撑和复壮。
笔者发现,也有的古树名木存在过度保护之嫌,这对其树势同样产生不良影响。
经过长期自然选择,港城的古树是本地优势树种的典型代表。相关专家建议,本地区绿化工作中应加大类似树种应用比例,提升现有森林质量,构建健康森林;古树名木还具有树势强健、枝叶繁茂、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点,也是今后林木良种繁育重点关注的对象。
古树名木是生态文化的重要构件,特别是分布在庙宇、村落周边的古树名木,也记录了区域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史,对培养人们保护自然、关爱生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应持续扩大宣传科普。对于现有古树名木,应严格按照《连云港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进行持续科学管护,建立定期巡护和分级管理制度。
除了落实属地管理职责,还应大力借助科技之手,赋能古树名木“老有所养”。留住乡愁,留住绿色记忆。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