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工笔画”里看“连”通|起点与起点的同向奔赴


△连云港日报2023年10月13日三版

编者按: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光荣使命和殷殷嘱托,扎实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强支点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完善,强化互联互通,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绘就了连云港发展的精彩华章。为全面展示我市在“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中的担当作为,报道好在绘制精谨细腻“工笔画”中的港城实践,本报特别策划推出《“工笔画”里看“连”通 》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今起刊发《“连”通在丝路上》专题。

在该专题中,本报记者行程万里,对国内外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进行实地采访。用翔实的报道全面展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中的“连云港元素”,反映“连云港元素”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报道以每座城市一个整版的形式刊发。



(□采写 王文 摄影 樊晓姝)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西安与连云港,这两座相距1000多公里的城市,尽管历史变迁、经济发展、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却因为共建“一带一路”紧紧相连。


西安与连云港,海陆丝路起点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以高层次对外开放推动开放型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同向奔赴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港港合作支持区域协同发展


金秋时节,一年光景到了冲刺四季度的关键期。


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的西安港远海国铁物流有限公司场站内,一片繁忙景象。集卡车往来穿梭,吊臂不断挥舞,对讲机指令此起彼伏……


一名道口操作员正在给迎面而来的一辆集卡车办理入站手续,信息录入、检验箱况、交接凭证,一系列工作一气呵成、利落高效。得到指令的集卡车随即进入场站,将货物运至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内,等待发运。


到这里,这场西安“逐浪出海”的旅程远未结束。内陆城市想要连接全球,不仅需要汽车火车,还需要驰骋海洋的航船。如何将“出海口”搬到“家门口”,答案是——海铁联运。


“巧了,这批货物将经连云港口岸换装再出海。”远海国铁物流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耿呈祥说,“零散货物即到即发,整列货物集中发运,海铁联运班列能为客户提供灵活的发运模式,对比传统的公路运输,提高了运输效率,物流成本能降低约50%。”


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先从港口破题。


西安和连云港合作交流密切,在发挥枢纽功能、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新格局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自从2021年4月西安港至连云港港海铁快线开通以来,基本上是每周1列。2022年5月,依托西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两港又开展了西安中亚回程货物分拨合作。


“目前西安国际港站面积达5600亩,拥有全国首个内陆自动化无人码头,已经能满足中欧班列长安号每年1万列以上开行需求。”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港口局局长马理介绍,西安国际港站投资建设了“一带一路”海铁联运中心,在既定设计的铁路堆场业务范围之外,开发沿海各港口的海铁联运班列线路,实现与沿海港口的联动互动、资源整合,打造便捷高效的海铁联运服务平台。目前,西安正携手连云港、青岛、宁波、上海等沿海港口一起,共同构建承东启西、贯通欧亚、快捷高效的海铁联运大通道。


“港口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通过发展港口吸引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集聚,释放港口对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程度把港口流量变成经济增量。在大力发展港口的过程中,也把‘一带一路’推向一个更高的维度,把西安港和连云港港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链接世界的中转枢纽港。”今年4月,在西安市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西部国际物流产业博览会上,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董事长杨龙的一席话令很多客商记忆犹新。


港港合作,碰撞出共赢的火花。据统计,去年我市与一批西安企业开展铁水联运通道战略合作,项目中转运输货值达63亿元。


陕企从连“出海”共闯“一带一路”大市场


10年间,越来越多的西安产品向东经海铁联运通达日韩亚太、向南陆海大通道连接东盟、向西中欧班列通向中亚欧洲。多通道运输路径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有力支撑,让西安这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转身成为开放的前沿,为发展打开了新格局,带来新变化。


在东南亚岛国,物流运输一直是制约当地企业发展的短板。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陕汽重卡产品漂洋过海,10年来迅速在东南亚占据工程车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连云港港口,就是陕汽常规重卡和特种车辆出口的首选口岸。


“陕汽控股集团于2006年设立了进出口公司,专门负责陕汽的进出口业务。目前,陕汽重卡已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11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和出口额稳居国内行业前列。”陕汽进出口公司计划部部长张鹏媛介绍,就在2022年在西安举行的第六届丝博会上,陕汽重卡还与连云港港签订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连云港港作为主要出口港的地位。


向海图强,通江达海“链”全球。借港出海,连云港为“西安制造”搭建了一条快速出海通道,带动更多西安乃至陕西企业走向世界。


“邦淇”牌系列食用油在西北地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走进位于临潼区的西安邦淇制油科技有限公司,一种特殊的油脂味扑面而来。预处理车间内,经过处理的大豆在巨大的烘干机内翻滚,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作人员正在巡检轧胚设备。车间外仓储区里,等待发运的产品整齐地码放着,不时有运输车辆进出厂区。


“目前公司生产规模可实现年加工油料作物100万吨,生产食用植物油20万吨、饲用植物蛋白80万吨,是西北地区加工规模和装备水平领先的油脂加工企业。”公司总经理张晓进介绍,邦淇制油同时也是陕西主要的大豆进口企业,大豆进口额一年预计突破30亿元。追溯历史,公司第一批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就是从连云港口岸转运而来。如今,该公司仍与连云港港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


据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驻西安办事处统计,西安与连云港的物流合作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势头,其中铁矿石、汽车、有色矿等货种持续增量,两地通过不断深化港航路贸合作,在携手共建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优势互补,深度合作共享发展新机遇。将西安向西开放优势与连云港向东开放优势有机结合,对陕西、江苏两地及沿途贸易企业降低货运成本、提高通达效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为稳定国民经济发展和内外贸易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保证国内外物流稳定畅通和国际枢纽海港与内地的沟通联系注入了新动能。


“千年古都”携手“大圣故里”续写人文交流新篇章


2000多年前,汉使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开辟了连接亚欧大陆的交通线路。2000多年后,回首历史,仿佛仍能听到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


及至西安,宽阔的八车道犹似当年长安之壮阔,穿梭不息的车流展示现代化气息,“大唐不夜城”中传来阵阵喝彩……现实和历史交织辉映。


今年几个长假,西安旅游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就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西安旅游消费同比增长超过500%,被网友戏称“西引力”倍增。


千年古都再现繁华,大圣故里也游人如织。随着高铁的开通,从西安来连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早在3年前,连云港文旅部门就十分重视陆桥沿线城市客源,专门到西安举办文旅推介会。


“我经常和同学们以及家乡的亲朋好友讲,从西安可以非常便捷地到达连云港看大海、登花果山、吃海鲜。从连云港同样可以快速地抵达西安畅游古都、品尝美食,享受生活的美好。”在西安某高校就读大三的港城女孩付凌云说,今年暑假几个大学同学特地过来连云港游玩,大家满意而归。


近年来,西安和连云港签订了关于加强合作、客源互送、项目互推、产品共享等内容的合作协议,两市文化旅游主管部门、旅游景区、旅行社也达成了合作意向。


28岁小伙子李文斌是西安市的一名私人导游,今年他接了好几个江苏的旅行团队,其中就有连云港的客人。“西安与连云港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是两地旅游资源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我也曾去过连云港,很喜欢那边的山海风光。”李文斌说,近年来包括连云港在内的沿海地区游客明显见多,文旅互动有助于加深友谊。


不止是文旅交流合作,事实上,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还经常与西安市合作开展人才招引、招商引资、校地合作、调研考察等经济人文交流。


“我们去年到西安参加了第四届花果山英才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是高性能机床用矿物质新材料研发及应用,最后获得二等奖,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弗雷基业副总经理兼运营总监杨景年说,当时活动举办现场还专门设置了洽谈双选会,搭建起政府相关部门、投资机构、孵化载体和获奖项目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为高层次人才营造了很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友谊不计千里之隔,合作不以山海为远。千年前,古人从长安和海州湾出发,在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延展中将中华文明播向世界;今天,两个起点之城同向奔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共同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做增量。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