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莹 连发)这是一条持续升级的国际交通运输网络,列车运行速度更快、 通关手续更加便捷、换轨时间更少;
这是一条川流不息的跨境集装箱运输路线, 构建起 “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通道格局;
这是一条亚欧陆海重要的供应链,深化了亚欧国家经贸往来,为稳定全球供应链贡献了中国力量;……
如今,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于连云港来说,往来穿梭的中欧班列,聚变效应持续放大,为连云港积极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产业聚集增添强劲动能。
市发改委 “一带一 路” 处处长孙广印介绍, 连云港开出的中欧班列已经联通国内5大过境口岸,形成6条运营线路,覆盖中亚五国主要站点,初步构建“跨里海”物流通道, 覆盖了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100多个国际货运站点。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正在加速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尤其重要。市委党校教育长卢山表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有助于逐步推动沿线国家提高贸易参与能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工业化,从而促进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经济体系中。
随着中欧班列逐渐被接受,需求快速增长, 一舱难求的情况不时出现,需要继续提升中欧班列的运载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积极推进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徐圩港区30万吨级航道延伸段全面建成;开工建设40万吨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20万吨)等项目;连云港国际汽车绿色智能物流中心、连云港国际粮食集散中心一期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 徐圩港区口岸扩大开放获得国务院批复; 新开俄罗斯、韩国、泰国等集装箱航线。
与此同时, 我市积极深化与沿海、沿江、沿陆桥港口合作共建,不断完善综合集疏运体系、巩固多式联运优势,开通23条海铁联运通道,海河联运直通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全面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推动集装箱一体化运营,“连申快航” 接近每天2班(每周12班)。截至目前,业务量已超过去年全年。
孙广印介绍,未来,我市将进一步推动深水大港、 远洋干线、物流园区、开放平台无缝对接,更好发挥多式联运优势,探索建设数字丝路、物联丝路,高水平打造“标杆和示范项目”, 高品质做优港航物流服务,为畅通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巩固提升中欧班列综合运输水平
中欧班列是一支“钢铁驼队”,也是一列发展的“黄金列车”。
数据显示:10年发展,中欧班列在国内,形成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绥芬河等口岸出境的西、中、东3条运输主通道;在境外,中欧班列初步形成了北、中、南三大通道,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217个城市以及沿线11个亚洲国家和地区超过100个城市。
作为中欧班列重要的枢纽城市,连云港不仅要继续深化中欧班列开行的事业,还需要为中欧班列高水平发展提供连云港智慧。
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数字化调度中心的一块超宽屏上,我们看到,远在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的工作人员正在对一列刚刚驶入场站的连云港中欧班列进行卸车作业。
“这块屏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够让连云港工作人员对中哈基地、无水港的接发车数据、实时运转情况等了如指掌,方便我们提高作业效率,为客户提供最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学梅说。这块屏幕的奥秘, 隐藏在连云港电子口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的机房里。这里高速运行的处理器,存储着来自港口的各种信息,是智慧港口的“大脑”。
数字化管理是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专家表示,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要持续提高跨境运输便利化水平。连云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提高通关效率,畅通班列绿色通道,保障班列平稳常态化运行,不断提升中欧班列服务质量和开行效率。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在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上点赞连云港。他说,要以“日韩—连云港—阿拉木图”铁海联运模式、“上海—黄骅—石家庄—莫斯科”公铁海联运模式等为样本,打造一批多式联运枢纽项目。
随着中欧班列开行密度加密,多式联运必将成为最重要的模式。连云港也在积极探索新模式。7月4日上午,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一个装有家居日常生活用品的集装箱装上了中欧班列,9天之后抵达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此次全程运输时间比常规缩短了1周, 连云港港口首次探索采用铁路—航空联运的方式开辟亚欧物流新通道。 未来,这样的新模式还将不断创新。
未来,我市将以中欧班列为聚焦重点,进一步推动深水大港、远洋干线、物流园区、开放平台无缝对接,更好发挥多式联运优势,探索建设数字丝路、物联丝路,高水平打造“标杆和示范项目”,高品质做优港航物流服务,为畅通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口岸+班列”让通联世界的速度更快
“2022年10月,在国铁集团的牵头指导下,我们配合中铁集装箱公司开行了‘西安至杜伊斯堡’的全程时刻表班列。这个项目开行的非常成功,平均时效不到12天,收到了市场的一致好评。”在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上,德铁承亚国际货运代理(上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弗兰克·修尔彩分享了这个案例。
中欧班列开行以来,如何提高其通行的效率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我市通过自贸区叠加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连云港中欧班列通行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有港、有产、有城、有陆桥,所以有条件在海港口岸和国际班列建设上深度探索。2019年10月,该片区首创的中欧班列“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新模式,突破原有一般贸易货物与保税转口货物不可同箱发运的限制,平均每票为企业节省73%的物流成本, 每票为企业节约发运等待时间15天以上。
数据显示, 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设立以来,累计形成独具连云港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155项,其中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打造便捷物流渠道相关工作经验、强化“三通”互联、打造“一带一路”标杆示范等2项获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刊发推广。 一项项创新成果,为全省、全国的自贸区建设提供了“连云港经验”,也加速了中欧班列开行的效率。连云港港口集团董事长杨龙介绍,班列过境集装箱“船车直取”零等待模式、“保税+出口”混拼模式在全国口岸推广, 过境集装箱等待时间由4天缩短至1天以内,仓储转运费用节约60%。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