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邵沛源 张思洋 胡丹丹 王蕾)笔直的马路穿村而过,道路两旁花草摇曳、瓜果飘香,百姓广场上,孩子们追逐嬉戏,一旁错落有致的农家别墅清爽敞亮。秋日傍晚,驱车行驶在海州“四好”农路上,一个个富有品质、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如“珍珠”镶嵌在海州大地,释放出蓬勃发展的无限活力。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关键。今年来,海州区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环境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和污水治理等,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助推乡村“颜值在线”,实现提升群众幸福感。
“道路干净又整齐,环境也越来越好,俺们现在打从心里愿意参与到美化环境中。”谈起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宁海街道黄圩村村民武海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黄圩村一处空地上,挖掘机、绿化工人们正忙碌着整理地形、栽植绿化苗木,河道旁,村民和工人们正清理河道内有害水生植物……今年来,宁海街道围绕“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四化标准,全力推进黄圩村精品村建设,通过资源整合、一体化部署、一盘棋推进,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打造、人文环境提升,把人居环境提升同文明实践、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多维度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路靓了,景美了,村民自己住着也舒心。这段时间,村民干劲很大,村环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有了很大改观。”黄圩村党总支书记孙宝林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最近一段时间,家住板浦镇永平村的村民汪强对自家的“新户厕”很是满意,修建了独立的卫生厕所后,一大家的卫生问题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以前旱厕很脏,臭气熏天,晚上黑灯瞎火,现在也不用担心起夜看不见路了。”谈起过去,汪强频频摇头。今年,板浦镇实施了“厕所革命”后,汪强家如厕难的情况一去不复返,家中的旱厕取而代之的是纯白干净的蹲便器和冲水箱,贴了防滑砖的地面,洗手盆、热水器也是一应俱全。
为真正把户厕改造办好、办实,板浦镇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19个涉农村居户厕进行“过筛式”摸排,做到一户一册,实现农户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准,并提供专门的技术指导,同时健全镇、村(社区)户厕管护网络,形成部门+村居+村组长+农户的多级管护模式,常态化开展问题户厕排查整改。
看得见的是美景,看不见的是治理。近年来,海州区坚持以美丽乡村为底色,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脏乱差”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海州区“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海州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海州区乡村建设行动联席会议制度》《海州区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等,坚持“三级书记”一起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立乡村建设联席会议指挥体系,实行区级指导、镇级推动、村级实施、农户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专项行动,加快补齐人居环境突出“短板”“盲点”,以转变生产方式、提质生活方式、树立生态意识为推手,引导群众共建美丽家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截至目前,清理各类垃圾2700余吨,发放农村户厕改造倡议书及明白纸2万余份,累计完成8616户,农村公厕实行政村全覆盖,同时,今年全力打造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村9个,建设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绿美村庄3个,完成提档升级农村公路31公里、桥梁改造2座,每个行政村评出10户“庭院美化示范户”,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