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到一线去 |闲置校园成了村民上班工厂

       

       (□ 庄婷婷 唐甜 王文)早上7时30分,53岁的新安镇公兴村村民胡伏艺来到村里新建企业东弘服饰有限公司上班,她在这里打工每月可以挣4000元。“过去除了种几亩地,农闲时也没有事做。村里引进服装厂后,找工作更容易了。我家离这边很近,有五六分钟就到了。早上七点半上班,晚上六点半下班,中午厂里供一顿饭。现在不用担心风吹日晒雨淋,每个月有稳定可观的收入,还可以就近照顾家庭,日子越过越好。”胡伏艺一边熨衣服一边告诉笔者。


  东弘服饰有限公司厂房原来是闲置多年的小学校园,如今这里人来人往,机器轰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场所。和胡伏艺在一起上班的杨其梅已68岁,在厂里主要负责给每件服装称丝棉,工作强度不高,每个月能有2800元左右的收入。“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么大年纪还能在厂里上班。我在这边每天挣80多元钱,非常满意。有时需要加班,还有加班费。”杨其梅说。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才能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灌南县新安镇公兴村现有4000多人口,其中有20多户是低保户。由于村里没有致富项目,村民增收渠道少。近年来,公兴村党总支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变“输血”为“造血”,村支两委积极盘活村里闲置多年的校舍资源,通过多方争取资金新建厂房,引进东弘服饰有限公司,不仅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走出一条产业振兴的好路子。


      “我们公兴村把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增收作为重点工作,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争取资金,投入400多万元盘活闲置校舍,新建33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不仅带动附近村民200余人实现就业,每年还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新安镇公兴村党总支书记张飞说。


  在公兴村,农民变成了工人,留守妇女变成了“上班族”,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民农忙时耕作、农闲时上班,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到钱。下一步,公兴村将继续投入资金,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扩建3000多平方米厂房,预计能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村集体收入将突破100万元。


  村集体经济强了,发展民生实事项目就有了保障。收入变多了,道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了,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走进公兴村,一排排小楼房整齐排列,路边绿树成荫,和城市小区没什么差别,丝毫看不出来是一个村子。2022年以来,公兴村从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出发,精准发力,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新修建道路5.2公里,添置路灯30多盏,栽植绿化树1200多株,陆续获得省级绿美乡村、省级健康村等荣誉。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