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工笔画”里看“连”通|一张设计图的港城智慧

△连云港日报2023年9月8日一版

编者按: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大局中,连云港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资源禀赋、良好的先行先试基础,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对连云港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寄予厚望和期许,先后5次亲自见证连云港的中外合作项目建设,并在2017年作出“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的重要指示。

十年来,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光荣使命和殷殷嘱托,扎实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强支点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完善,强化互联互通,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绘就了连云港发展的精彩华章。为全面展示我市在“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中的担当作为,报道好在绘制精谨细腻“工笔画”中的港城实践,连云港日报特别策划推出《“工笔画”里看“连”通 》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报道分为《“连”通在故事里》《“连”通在丝路上》《“连”通在强支点上》3个专题,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跨越万里的异国异地采访、深入翔实的新闻实录,全方位展现港城抢抓“一带一路”倡议重大机遇,在新起点上笃行不怠、勇毅前行的奋斗历程和丰硕成果。今起刊发《“连”通在故事里》专题。

 (□ 周莹 王艳) 穿过棕榈树、芭蕉树层层叠叠交错的密林,木楼、白墙、佛塔出现在眼前,静静的湄公河在村庄西侧奔流向前。这里是距离老挝首都万象400多公里的甘蒙省他曲县一座普通的村庄。

周末的村庄总是有点热闹,来来往往的行人将雨季在林间踩踏的黄泥带到村庄的道路上,几乎看不到村路原先的颜色。来自中国连云港的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选矿专家张守祥买完下周的生活用品,急急忙忙前往工地现场。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施,越来越多像张守祥这样的港城人来到这里,从事钾肥生产基地建设。

钾肥作为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可有效提升作物抗旱、抗倒伏能力,尤其在作物“增量”及“提质”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该资源的开发利用。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老挝呵叻盆地发现了以光卤石为主的钾盐矿,由于技术原因长期未能开发。2020年,中资企业乘着“一带一路”东风,陆续在甘蒙县开发两个百万吨级钾肥项目。在开发第三个年产百万吨钾肥时,他们决定提升原有的工艺设计方案。因为按照早前的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钾肥颗粒细、颜色呈现灰色。颗粒细的钾肥在加工的过程中,脱水难度大,扬尘多。颜色呈现灰白色的钾肥在国际市场上卖不出好价格。

钾肥工艺设计是个技术活,找谁干?中资公司经过反复研究,最终,中蓝连海出现在候选名单中。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专门从事化学矿山科研开发和工程设计的院所,中蓝连海承担的罗布泊盐湖和青海盐湖钾肥项目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而且很早就在国外开始承揽钾肥等化学矿山资源开发项目,被评为中国钾盐钾肥行业功勋企业。

虽然设计经验丰富,但是能不能解决甘蒙钾肥项目亟待解决的问题呢?中资公司心中也没有底。

2022年10月,一个电话拨到了中蓝连海,随之而来的是两个核心问题的解决需求。

从事化学矿选矿工作30多年的老将———中蓝连海选矿工艺室主任林杰临危受命。

老挝的钾盐矿是固体光卤石矿,同青海盐湖的卤水矿、乌兹别克斯坦的钾石盐矿不同,原矿硬度、色度、含泥量、杂质含量、矿石品位等都有较大差异,选矿技术难度大,怎么将这样的钾矿石变为农业生产需要的高品质钾肥,老林心中暗暗地盘算。

虽然老林曾作为选矿流程试验专家组成员到老挝钾矿现场考察过,对那里的地质和矿石情况有所了解,但是面对中资公司提出的两个难题,也没有把握。

于是,一场老中青三代设计师组成的头脑风暴小组会议在中蓝连海的会议室召开了。

“颗粒细的问题可以引入青海盐湖经验”“灰度高主要还是因为当地的钾矿泥水含量高”……

经过多轮的讨论,并结合业主单位提供的生产工艺技术专利,中蓝连海自己的钾肥生产设计路径逐步清晰。

很快,一份将原有的一段结晶、一次脱泥的方案变为两段结晶、两次脱泥的方案送到了中资公司。这个方案通过两段结晶的设计解决原有钾矿颗粒细的问题,再通过两次脱泥设计解决钾肥生产中灰度高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优化的方案,业主的产品回报率也提高了。

正当大家庆幸两个“大问题”解决时,新的难题又出现了。中资公司要求2023年年底要完成整个装置建成。

时间紧、任务重,选对人是关键。作为项目的设计顾问林杰找到该项目设计经理王滨说:“你可得给我找得力的人。”

几天之后,一个平均设计年龄在10年以上,年龄跨度超过30岁的老中青三代设计团队就集结完毕了。

60后的林杰担任顾问,技术专家张守祥担任项目总工程师,80后的中青年技术骨干王举亮担任选矿工艺负责人,电控、土建、公用工程、设备等十几个专业科室的80多个设计骨干担任钾肥厂各个子项工艺图纸的设计。

年龄有差距,干起活谁也不甘落后。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是常态,一干就是几个月。

随着林杰桌上的日历一页页地被撕掉,一张张带着港城智慧的工艺图纸从连云港发出,在老挝甘蒙县变为一座逐渐完善的钾肥制备工厂。

再好的设计也需要实践检验。随着钾肥厂土建工程的完成,设备进场,新的难题又摆在了中蓝连海设计人员面前:所有的设计工艺设想需要通过现场设备调试一一进行验证,对前方人员的设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要求很高。

经过反复挑选,有国外项目设计经验的教授级高工张守祥等人被挑中派往现场,配合设备流程验证。

临行前,林杰对张守祥说:“这是疫情后,咱们首个服务的‘一带一路’项目,一定要高标准做好服务!”

2023年5月28日,张守祥一行赶赴老挝工地,开始项目现场工作。

在现场试运行的过程中,原有的直线振动筛配合棒磨机开路磨矿流程容易堵塞筛孔,这一问题传到后方后,设计团队立马进行集体会商,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香蕉筛配合闭路磨矿技术的新技术方案。就这样,一个又一个问题被攻克……

截至7月底,中蓝连海为该项目出具的工程设计图纸已经达到数千张,如果按照工程设计修改工作量算,这个数字达到近万张。

根据测算,新建的第三个百万吨项目,可为老挝每年增加3000万美元左右的财政收入,带动当地就业6000余人,更为重要的是促进该地区从一个农业县向工业县转变,培养一批成熟的现代产业工人。

一张设计图彰显的不仅是“港城智慧”,更是连云港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主动作为和积极担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