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文 陈玉格 唐晗涵 )九月,暑去秋来,天气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又恰值开学季,人员流动增多,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那么,开学季要注意哪些疾病的预防?如何预防,让孩子远离传染病?
9月4日,笔者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通灌院区,在小儿消化感染科,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在等待就诊。
“近期,不少孩子都出现了肺炎支原体感染,尤其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多见重症,以持续高热、剧烈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等。”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消化感染科主任孙军说。
支原体肺炎需警惕,孙军建议:“如遇发热或者咳嗽,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血常规、支原体抗体、胸部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有无感染。”
夏末秋初之时,许多疾病常常出来“骚扰”孩子,近日,市疾控中心也发出提醒:注意预防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传染病。
其中,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场所传播。临床表现以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为主,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病情发展快,甚至导致死亡。
诺如病毒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至3天,多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人群聚集场所,目前尚无可预防的疫苗。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大多数流感患者会有发热、畏寒、咳嗽(通常是干咳)、急速的高热,高热会持续3至4天。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的集体单位,容易发生传播。
市疾控专家提醒,平时,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日三餐定时定量,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生冷食品,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尤其在季节交替的时候,要注意防寒保暖,并适当安排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同时,要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勤洗手,非必要少聚集。家长要每日关注孩子的健康状态,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和手足口部位疱疹等症状,千万不要带病上学,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应及时就诊。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校对 徐蕾 审核: 吴弋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