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婷婷 孙洋 吴媛)“以前这一片是无人问津的闲荒地,自从有了党建引领富民兴村系列措施后,我们大力盘活闲置资源,招引企业落地,建起了全省最大的紫菜育苗基地。”昨日,在连云区宿城街道宝山村紫菜育苗基地,村党支部书记尹继珍自豪地介绍。
近年来,宝山村始终坚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让“低效沉睡”的资源“苏醒”过来,实现“寸土生金”,不仅化解了历史遗留债务400余万元,还实现了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500万元,较2018年增长了近18倍。
宝山村土地资源丰富,不仅多而且相对集中,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靠近板桥闸海域附近有一片80余亩荒地,因海水倒灌,土质严重盐碱化,无法耕作,闲置了十多年。村两委通过调研市场、咨询专家、协调部门,确定了利用盐碱荒地开发海水养殖的发展思路后,采取“支部+公司”的模式,成功招引连云港西田科技生物有限公司,打造了占地3.5万平方米、拥有38个生产大棚、960个育苗池、16个海水沉淀池的全省规模最大紫菜育苗基地,先后带动近600名村民就业。
抢抓机遇,才能赢先机;乘势而上,才能千帆竞。宝山村在共享了闲置资源盘活带来的“红利”后,全面盘点手中拥有的土地、货场等闲置的“静态”资源,并主动出击,多方寻找合作机遇。以江苏田湾核电7、8号机组建设为契机,宝山村瞄准核电大批量建设物料运转储备需求,集中精力开发仓储中转项目。通过支部共建“搭台”,实现村企“联姻”,成功签约1个过亿元配套服务产业——临建厂区项目,将一个3万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化身”为承载服务核电2万平方米的仓储地,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40万元/年。
宿城是一个依山傍海的美丽街道,坐落在街道中心位置的宝山村,更是拥有保驾山、万寿谷、唐王湖等景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景中村”。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宝山村挖潜青山绿水资源,做优乡村旅游生态经济,以创建特色田园乡村为抓手,沿路“补绿”10亩,新建转角小游园6处,建设“美丽庭院”100余户,打造与自然美景遥相呼应的庭院景观,营造“一步一景”的宜游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来。
“丁丁民宿”小院里,干净整洁,几位游客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一派悠闲自在。民宿老板丁乐功和妻子正在准备午饭。“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偌大的房子闲置。在村两委的大力鼓励下,我和妻子办起了民宿。因为客人想品尝当地的特色,而我妻子做饭炒菜的手艺在村里也小有名气,所以我们索性就顺带办起了农家乐。我女儿在国外工作,尤其想念家乡的味道,听说我们开了农家乐,也十分支持。”丁乐功说。
宝山村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民宿”发展路径,目前已有18家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和便民超市,带动每户平均增收20万元/年,让村民们享受着“家门口”创业的乐趣。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刘雅楠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