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省市九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守护无线电安全 扫清海上交通“路障”


(记者 周莹 严心蕾)“‘苏赣渔19206’渔船靠边检查。”近日,连云港水上无线电秩序联合整治专项行动执法人员在随机登船抽查时发现某赣榆籍渔船无线电设备执照未随船携带,渔船捕捞证及船员作业证不全,执法小组现场责令该渔船立即返回码头进行整改。联合执法小组负责人表示:“我市渔业发达,渔船往来数量多,对于渔船的违规行为查处要规范、有效,才能由点及面敲响海上无线电安全警钟。”


近年来,游弋在我省水域的船舶频频出现私设水上电台乱用水上无线电频率、篡改船舶通信业务标识码等违法行为,对水上无线电通信活动扰乱愈发严重,“水上电波”运行秩序受到严峻挑战。为此,省工信厅、市工信局、连云港海事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等九部门联合开展连云港水上无线电秩序联合整治专项行动,旨在通过跨部门紧密协作,深入探讨如何进一步强化水上无线电专用频率保护、规范水上无线电设备合法使用、打击水上无线电突出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水上无线电秩序。


行动开始时,执法人员分别乘坐“海巡0615”“渔政32511”执法船和无线电移动监测车,组成商船电台、渔船电台、岸基电台三个联合执法小组,沿连云港港主航道向外巡航,沿途监测水上无线电频率使用情况,抽查我市辖区内商船、渔船,随机抽取岸基电台进行台站和频率监督检查。


商船电台联合执法小组手持无线电便携式监测仪,监测空中无线电频率。笔者在现场看到,根据船只使用无线电时发出的信号强弱,便携式监测仪能及时做出监测反应,成功锁定信号源。商船电台执法小组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台设备,能监测到往来船只发出的信号,帮助我们定位干扰信号来源。”


本次水上无线电整顿重点之一是渔民擅自使用网位仪问题。AIS就像船只的身份标示,能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到航线上的船只位置和数量,而AIS是渔民定位渔网的工具,也能像常规AIS那样发出定位信号,一旦大规模使用,容易造成船只定位、数量监测上的误判,不利于海上无线电监测安全。


市无线电管理监测站站长刘家庆介绍,市场上销售的AIS设备,绝大多数都可随意擦写、修改九位码。不少渔船为躲避监管等原因,会安装2台以上,导致“一船多码”现象普遍。在此背景下,开展水上无线电秩序联合整治专项行动,整治水上无线电“顽瘴痼疾”,维护水域交通秩序,让“水上电波”有序飞势在必行。


市工信局无线电管理处处长丁奎战介绍,此次水上无线电秩序整治联合执法行动是对江苏省水上无线电秩序联合整治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是保障水上无线电安全的创新举措。下一步,九部门将持续跨部门协同交流,共同加强水上无线电安全监管、攻克整治难题,相关工作将一直持续到11月底。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