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广度:发力“需求侧” 拥抱无限可能———从三个维度看港城消费升级新机遇(一)

      

       (□ 周莹 连发)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引擎,消费结构的转型和消费水平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对恢复和扩大消费提出了20条强有力措施,涉及大宗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农村消费、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希望通过优化政策和制度设计,进一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

  上半年,全市各地积极作为,多措并举推动消费持续回升,着力恢复和扩大内需,加快产业升级步伐,稳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我市仍需接力跑出“加速度”,直面堵点痛点,畅通消费“高速路”,加快实现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做好传统消费升级文章

       商圈吸引力是城市消费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根据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显示,2022年,我市商圈日均客流量在10.61万人,这是排除商圈内居住和工作人流得出的数据。该项指标在全省排名第9位,高于泰州、宿迁、淮安和镇江。

  城区几大商业综合体相关负责人也证实,2022年开始,人流开始复苏,今年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现场的实景也足以说明一切。周末的吾悦广场,人潮涌动。大概从下午4点开始,各大店铺开始上人,奈雪、喜茶等店铺已经出现等位现象。傍晚6点,所有的餐饮店铺均出现等位现象,周末消费晚高峰开始。

  通过对这些消费场景背后的数据(大众点评榜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市区商圈内消费,大家最爱逛3个地方———超市、餐饮店和服装店。数据显示,市区商圈内超市数量达6102个,位列全省第9位;市区商圈里有餐饮门店26922家,虽然在省内排名并不靠前,但也能通过数据看出其激烈的竞争性;市区商圈内有服装店3887个,位列江苏第11位。

  数据背后,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传统商圈逐步升级,新兴商圈不断涌现,商圈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城市商圈如何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吸引力、品牌集聚力?怎样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

  扩大吸引力的核心就是要继续保持优势消费场所优势,巩固好传统的消费场所竞争优势,与此同时,积极开拓新消费赛道。

  扬优势,各地各部门和相关街区都要做出自己的特点和贡献,按照城市发展的标准和要求,做好整体规划,做好传统消费扩容升级大文章。同时,全盘考虑传统商业逐步萎缩、商业竞争分流日益严峻、业态调整面临压力、夜间经济有待提升等问题。

  开新局,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商圈+都市旅游”是发展方向之一,需要彰显城市特色、人文特色,塑造都市风貌、传承地域文化,促进商贸、金融、文化和旅游资源的融合、共享。

打造新消费场所独有IP

        分析上述数据可见,我市城市消费的新增长点可能在新消费领域。目前,我市生活类消费场所近乎饱和,但是演出场馆、博物馆、Livehouse(小型演出场所)数量可增长空间还很大。随着90年、00后消费人群的崛起,这类消费场所应该适时增加。

  博物馆需要丰富馆藏内涵。截至2022年3月,根据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我市拥有博物馆12座。同国博、南博等国家省级博物馆相比,地市级博物馆馆藏通常不多,但是随着旅游线路的开掘,越来越多的地方将博物馆作为旅游的重要资源进行打造,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更是成为网红博物馆的推手。以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为例,每天预约的人非常多,有时候甚至一票难求。相比其他城市博物馆热闹的场景,我市相关场馆较为冷清。

  从历史文化和现实需求等方面来看,我市并不缺乏打造网红博物馆的潜质。“我对藤花落遗址、汉代女尸等谜题非常感兴趣。”喜马拉雅一位品牌经理在听完笔者讲述藤花落遗址、汉代女尸故事时表示:“这样的神话、墓葬题材非常契合年轻人喜欢仙侠、探秘等心理,相关部门应该研究如何将博物馆消费人群激活,带动城市消费升级。”

  演出市场是我市稀缺资源。根据大麦网数据显示,目前我市演出场馆只有3个,这个数量同泰州、宿迁差不多,偏少的演出场馆在一定程度上让年轻人的业余生活娱乐资源缺乏。今年以来,全市各地组织了多场音乐节,特别是连岛音乐节更是引爆了人们夏日消费的热情。在这些活动的带动下,上半年我市接待游客总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41.1%、151.9%,较2019年同期增长52.6%、26.6%。

  根据国内知名的秀动平台显示,目前我市Livehouse场所为零。Livehouse是Live music house的简写,译为“现场音乐场所”,也指在室内举行的现场音乐等演出。相比大型音乐会,Livehouse票价相对便宜,并且场次密集,成为当下国内十分流行的一种演出方式。平台统计的口径不一样,类似的小场所,我市零散地拥有一些,但数量确实少,而且层次和质量也不高。仅从氛围上来说,海州古城、连云港老街、民主路老街都具有吸引Livehouse落户的先天优势。这样的缺失,也让上述街区因缺少文化味而人气不足。

  “我们期待脱口秀、相声等演出场所能够出现在连云港。”钟情于此的市民王月,上周末专程赶到苏州看了网师园夜游表演。“在古色古香的苏州园林中,评弹、昆曲、苏剧、江南丝竹演奏……不同的空间场景,搭配着不同形态的演出,移步异景、十步一戏。”她特别给笔者推荐了苏州评弹,“现在这些评弹艺术家不仅演唱传统曲目,还用苏州评弹的唱法演绎《声声慢》等国风歌曲,特别有味道,也期待我们有淮海戏版本的《声声慢》。”

为年轻人消费找到新出口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在经济的循环畅通中,年轻新需求值得被认真对待。

  “咖啡馆的意义就是给人提供一个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前不久,笔者在延吉时发现:一座四线城市,密布了很多咖啡馆,其中一家店的老板娘道出了秘密,“因为很多年轻人到这来旅游,从而催生了很多咖啡馆。”其实不仅在延吉,在云南等地咖啡馆都是当地招牌打卡处。从城市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家家咖啡馆里,可以看到“社交密码”和联通世界的触角,也是吸引游客停下来观察一座城市的窗口。

  根据新一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我市咖啡馆数量大约在200家,苏州市是3100余家。仅从促进年轻人消费的层面来说,我市应该在民主路、连云港老街等特色街区,多设置一些文青咖啡馆,让更多人体验老街旧时光、慢生活。

  关注年轻人的消费,还需要相关部门将传统的消费统计方式进行升级,将原先单调的数据变为可视化的分析。笔者通过爬虫软件对马蜂窝关于连云港游记进行数据统计发现,花果山依旧是连云港旅游的高频词,但是沙滩、老街、民宿、博物馆也是外来游客打卡连云港的热词。在人物热词中,孙悟空、吴承恩、唐僧、阿育王、孔子、苏轼成为当仁不让的热词。在《长安三万里》电影热映的当下,各地都打出了名人牌,但是我市对这样的潮流捕捉略显不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消费潮流。如今消费的个性化、品质化和升级特征前所未有。有研究者表示,95后、00后等年轻群体呈现诸多新鲜特点,包括更自信、崇尚个性、兴趣多元、喜爱社交、对国产品牌更有认同感等,这些都跟其他年龄段的消费者有显著差异。

  不论从哪方面看,年轻消费者都是当下和未来的重点。与此同时,面对消费新风口,我们必须要善于捕捉热点,才能真正刺激城市消费升级,真正让《措施》中的20条促消费政策落实到位。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