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固巢养凤 积厚成势——聚焦连云港民营经济发展(下)


(□周莹 连发 连工信)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开放宽市场准入、持续深化助企服务……一直以来,连云港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打出了政务、法治、市场、要素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全方位赋能民营企业发展,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民营企业税收收入190.5亿元、增长149.3%,增速高于全部税收42.8个百分点,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达79.7%。完成民间投资717.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8.1%。


“企业有活力,经济有动力。”市发改委总工程师王成章直言:“在江苏经济发展版图中,连云港民营经济规模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是活力非常强,崛起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是连云港营商环境最好的注脚。如今,连云港持续向民营企业注入汩汩动力,持续放大民营经济活力优势。”


政策支持


培育发展新优势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会说话”的政策就像血液一样,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输送充足的养分。


借助中药智能化提取精制车间、中药注射剂智能制造车间、中药智能化固体制剂工厂、中药智能化口服液车间、智能化仓库等5个智能化车间或仓库系统,康缘药业搭建了在线质量控制、自动化控制、智能物流等智能化管理系统,年设计产能达到硬胶囊剂50亿粒、软胶囊剂5亿粒、中药片剂28亿片等。


强大的生产能力,有效地支撑企业可以应对市场变化。上半年,康缘药业营业收入25.53亿元,同比上涨21.74%;实现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上涨30.6%。


看着眼前现代化的生产场景,再想想40多年前的中药厂模样,见证过这段发展历程的人只能用“难以置信”来形容。


嬗变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康缘药业。在连云港产业发展历史中,多家强优企业成长的背后都有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全方位的扶持。


为进一步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我市将全市民营企业嵌入10大重点产业链条进行分类培育,积极构建由26家龙头链主企业主导,牵引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形成创新共享、供应协同、产业协作的融通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全市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企业发展关键是市场。”市工信局副局长孙和卫表示,我市编制《重点产业链“十四五”转型升级发展纲要》《重点产业链招商指导目录》等指导性文件,不断强化链式思维,让中小企业在市内外寻找新市场,不断激发链式反应,实现链式发展。


涉深水、蹚新路、亮硬招,才能见实效,才能厚植民营企业发展新优势。如今,一项项扎实有力的举措,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转型升级


增强企业新活力


“这次巡诊活动我们主要是来讲问题的,希望大家不要讳疾忌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们会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6月8日,2023年全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巡诊工作在灌南县江苏润普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


今年以来,这样的巡诊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在孙和卫看来,巡诊从质量、效率、流程、信息化等多个维度开展评估,聚焦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痛点和堵点,精准发力,靶向治疗,提出可实施、可落地的解决方案,通过“巡诊一批,培育一批,树立标杆一批”,逐步形成了企业培育服务生态,提升了企业获得感。


位于东海县的江苏景泰玻璃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钢化玻璃、LOW-E玻璃、夹胶玻璃、中空玻璃等玻璃深加工为主的企业。2022年,该企业报名参与巡诊,按照改善建议引导,采用精细化生产,加强订单全过程品控,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提升,并完善企业运行、人才培育和薪酬激励等机制。通过一年多的持续改善和实施推进,其业务结构发生很大改变,外贸占比由20%提高到35%,公司业绩实现了120.5%的高速增长。


有了好方法,还要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我市设立2亿元连云港市中小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助力民营企业降低转贷成本、防范和化解资金链断裂风险。在银行承诺续贷的前提下,企业可使用低利息资金进行应急转贷。截至2022年底,累计成功发放应急转贷691笔、使用转贷资金58.12亿元,共有效帮助我市282家中小企业及时获得转贷资金的支持,总计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6581万元。


今年7月底,我市一家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成功入围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为了帮助该企业,我市借助省政府投资基金园区行专场活动,向全省80余家投资机构推荐包括该企业在内的多家连云港企业。参加活动后,因企业发展前景较好,已吸引多家投资机构主动上门洽谈,目前部分机构已完成尽职调查。该企业财务负责人表示,“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同时市场也在打开的状态下,通过活动中这一轮投资人的引入,扩大合作伙伴,相信发展的机会会越来越好。”


当好店小二


构建服务新体系


除建立政策体系、促进转型升级之外,还需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孙和卫表示,围绕民营经济发展,全市各部门努力建设市场公开、竞争公平、平等保护的环境,并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为目标“为企业减负”,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中首创“店小二”精神,倒逼“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有限政府”建设。


在市开发区,全生命周期服务赋能项目提速增效、企业加快发展。


“从招商引资的签约、公司的注册,到项目拿地、设计开工建设,再到后期的设备安装调试和投产,开发区对招引进来落地的企业,会提供一站式的跟踪服务,为企业解决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市开发区副主任万军说:“等项目投产之后,我们还会一如既往跟踪,对已经投产的企业,会加强联系,了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需求,比如招工、人才、资金等,让企业可以在这里安心地落地生根。”


这样的承诺落实到具体案例中让企业感到非常贴心。2022年,市开发区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急需通过外资并购引进资金投入生产,但原股东无法来到现场,外方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和签署的文书无法邮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市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容缺办理机制,同时协调税务部门出具了相关股权变更手续,在1个工作日内就将该公司的内资转外资变更业务办理完毕。事后,企业负责人多次表示,这样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地方政府满满的诚意。


基层办事人员的微末之功有时候可能关系着一个项目落地的大事情。为了帮助民营经济发展,我市各地围绕营商环境基础条件改善、企业普遍集中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深化市场化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打通政策落地见效的“最后一米”,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经营主体,让民营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惠企政策的叠加效应将不断显现,连云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底气十足,未来可期。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