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抗美援朝老兵回忆录 | 陈茂杨:我们背后是祖国人民的支援


​人物档案:陈茂杨,生于1930年,赣榆班庄人。1947年入伍,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临汾、晋中、太原、兰州等战役,1948年入党。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三等功。1976年转业回家乡工作。


(□ 史卫平  刘永刚)今年93岁的陈茂杨,住在赣榆区青口镇,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却掩不住军人本色。“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我们还有什么看不开、想不明的。”老人声音洪亮,目视前方,仿佛又回到70多年前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打临汾72天没下火线

1930年1月,陈茂杨出生于赣榆班庄,年少时,正值连年战乱,生活难以为继。直至1947年,家乡解放了,家里第一次分到了土地,日子终于有了盼头。

1947年8月,陈茂杨报名参军入伍,告别已怀孕7个月的妻子,随大部队出山东、过江苏、进山西。到达临汾地界时才停止前进,准备参加临汾战役。此时他被分配到华北军区第1兵团13纵队37旅542团1营重机枪连。

老人的耳朵后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被大炮震坏了,年龄大后听力越来越弱,要借助纸笔才能交流。

“打临汾,我们72天没下火线。”临汾战役于1948年3月10日发起,历时72天,“攻进城后,我和战友们闯进敌人一个师部,从床底下抓了一个俘虏,并让这个俘虏带着,又成功抓获100多个俘虏,我一个人看管了一上午。”战后,陈茂杨受到部队嘉奖。 

大家都知道“炮王”陈茂杨

1949年10月30日,陈茂杨从解放军181师60团分配到四川乐至县,参加川北工作团,主要负责建设、宣传、剿匪等工作。三四个月后,又从四川转到湖北训练,并升任炮长。

1951年春天,陈茂杨所在的炮兵部队开赴朝鲜战场。“刚过鸭绿江,敌机就俯冲下来了,好多运输枪炮的骡马被炸死,第二天损失也不少,第三天在行进路上,敌机仍追着不停轰炸。”陈茂杨说。

“第一仗打了8天,还算顺利,一直向前推进。”陈茂杨说,到清川江时,连部被敌人炮弹炸了,7人牺牲了5人。

一天晚上刚到阵地,陈茂杨顾不得休息,架起炮不停寻找目标和射击的位置。这时前方步兵部队不断发来信号弹求支援,他立刻投入到战斗中。“我发现敌人一挺重机枪不停地朝这边扫射,于是瞄准后一发炮弹打过去,立马就把对方消灭了。炮弹打完了又不断补充上来,一晚上打了100多发炮弹。”

由于长时间的打炮,陈茂杨一只耳朵被震聋了。在后面的战斗中,陈茂杨曾经一个人消灭了敌人9个哨兵。从此,他在炮兵连名声大起,大家都知道有个“炮王”叫陈茂杨,很多连队都要求他过去支援。第五次战役后,陈茂杨荣获三等功,获颁国家功臣证书。

建设家乡默默奉献

1953年停战后,陈茂杨光荣回国。回国后,没上过学的他终于踏进学校大门。1954年、1956年、1960年,先后毕业于解放军60军速成小学、速成中学和解放军第一政治干部学校,被分配到原南京军区部队。

1976年,陈茂杨转业回到家乡,在当地建筑公司工作,直到1990年从原赣榆县建筑学校离休。

“每一次战斗中,看到好多战友在身边倒下,只能忍着内心悲痛继续战斗,人在阵地在,阵地不能丢,因为我们背后是祖国人民的支援。”回快涌上心头,陈茂杨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一字不差,战歌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他的血液中了。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