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时·势——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为绿色充“植” 让绿色升“值”

 

 

△连云港日报2023年8月9日一版

编者按:“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殷切期望江苏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努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前不久,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我市调研时强调,高质量发展“后发先至”,连云港其势渐成、其时将至,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更宽视野、更高标杆建设东西双向开放门户、“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奋进新征程、聚力再出发,践行“后发先至”的殷切嘱托,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突围而出,都要求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各个领域攻坚突破,把步子迈得更大、更快、更稳。

 

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努力把“后发先至”的“势”与“时”转化成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的现实成效。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连云港日报》全媒体推出“时·势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通过记者深入基层调研采访,聚焦我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记录港城各地区各领域因地制宜,奋战攻坚突破、奋力争先进位的昂扬步伐,挖掘全市上下真抓实干,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鲜活故事,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港城落地生根。

(□ 徐黎一 王三祥 刘东)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不断深入,怎样平衡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成为各地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作为我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南云台林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96.4%。不仅如此,林区现有古树220余棵,占全市古树名木总量的60%多。近年来,拥有富饶绿色资源的南云台林场,努力增强绿色发展基因,为绿色充“植”、让绿色升“值”,寻找助力“两山”理念转化的实践方法,使绿色本底释放出更多生态红利。

■ 路为树让道

丰富林区树种成核心目标

  7月初,连接孔雀沟、花果山两个景区的龙马路建成通车。由龙马路车行两大景区不过十来分钟的时间。除了便捷,行走在这条路上,路边高大的水杉林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幽静与古朴。

  此前,龙马路的建设规划需要占用这片水杉林,但为了保护这些60多年的老树,龙马路在建设的时候改了规划,道路向水杉林的对面拓宽。

  路为树让了道,这才有了今天的这份悠然。但这样的“让”在南云台林场是极平常的。早在修建孔雀沟至渔湾的宝渔路时,最早的方案“遇”上了两棵麻栗树。“这些树都五六十年了,树干有70多厘米粗,挪走对它很不利啊。”景区施工负责人告诉笔者。毫无疑问,最后方案改了,树留了下来。

  事实上,保护林木本就是这里的日常。今年56岁的胡明忠从父亲手中接过保护东磊林区的职责,作为东磊分场副场长,他每天都要步行巡山三四公里,守护这里的各类林木。

南云台林场有220余棵古树,其中170棵在东磊林场,责任重大。

  “岁数大,又长在石头边上,根系都风化了。要不是及时发现给装了支架,估计这会儿早就倒了。”跟随胡明忠在东磊巡场,在一株树龄800多年的朴树前,他围着转了好几圈,又伸手试了试钢管支撑架的稳定性,仿佛是来探望熟悉的老伙计,与其攀谈家常。

      除了保护好现有的林木,近年来,林场也在根据大花果山景区的发展规划,以丰富林区树种、美化景区环境为核心目标,进一步扩增量。在2023年春季造林计划中,笔者看到,万年山花海提升工程、“一环五线”车行道路景观、悟空大道沿线景观提升工程、孔雀沟团瓢市级义务植树点等都是重点。根据计划,全部工程完成后,将新增各类苗木4万多株。

■ 向绿色要效益

妙手写好“山林文章”

  眼下,作为我市城区中心山地森林集中分布区、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云台林场先后获得江苏省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十佳林场、省级森林公园和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国家级森林康养林场等荣誉称号。

  坐拥如此富饶的绿色宝库,怎样向绿色要效益,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改变发生在2020年。

  林场上下决定,要在传统茶产业之外,开发出新的产品。

  云雾茶一直都是南云台林场的主打产品。就在去年,这里的明前茶价格一度卖到每斤4000元,市场上还供不应求。

  林场人给算了一笔账,场目前有集体茶园1000亩,按照每亩产茶30斤来计算,一年的产量达3万斤左右。拉个平均,一年光是茶叶的收入就有好几百万元。

  而之所以能卖得出高价来,客户们看中的就是这里的好山、好水、好生态。绿水青山蕴藏巨大的经济价值,它们正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反哺。

  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南云台林场立足实际,“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大力发展天然灵芝、野生橡子酒、油茶果等生态旅游特色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据统计,2022年林场实现经济综合收入2200万元,其中林下经济产业收入870万元。

■ 打好生态牌

森林资源转化成市场红利

  孔雀沟景区是南云台林场重点打造的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生态景区。

  无论什么季节来这里,人们都会被这里优美的风景所震撼。特别是在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综合提升工程后,孔雀沟景区再次归来,不仅功能更全、形象更新,还增添了夜游功能,精心打造了一场以孔雀为主题的夜景大秀。

  “一到周末,门前停车场停得满满当当。夜景区域游客的欢笑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景区负责人刘鑫向我们介绍。改造前,景区仅有单一的门票收入。如今,舒适的旅游环境、新颖的旅游业态为景区带来了综合性收入。

  采访中,我们发现打好生态牌已成为南云台林场发展中解题、破题的关键。孔雀沟茶场负责人王习国是个“林三代”。大学毕业后,他回到林场,从事茶叶生产和销售工作。如今,他更是将灵芝、山茶油和橡子酒的生产销售工作一肩挑起。“最近我们跑了南通、无锡、常州这些地方,准备每个城市铺设一个定点销售处。”王习国说,之所以这么顺利,关键核心就在于市场认可这里的生态环境。

  “我们不单一销售产品,而是通过旅游团队等形式,让游客能够沉浸式感受到这里的生态环境,再认可我们的林下产品。”王习国说。以生态为核心要素,叠加茶产业、旅游产业等,林场下一步计划打造茶博园,形成一个集林下产品加工、销售和非遗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充分转化森林资源的生态红利。

  在孔雀沟与花果山之间,一条在林间涧沟蜿蜒而伸的九龙木栈道已成为不少游客休闲避暑的打卡地。这里林木高大,走进其间仿若世外桃源般静谧。“每年到了夏天,来这里避暑的游客不少,也有旅行社另辟蹊径带着学生游客来这里溯溪,进行自然研学。”景区负责人刘鑫告诉笔者,在发展森林旅游的同时,这里康养产业的发展也已经提上了日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多次来这里进行勘察设计,为下一步在这里发展森林民宿、森林康养做准备。”看着眼前已成规模的翠绿山林,刘鑫骄傲地说。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