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魏吉珂 通讯员 王龙 刘萍思坦 于越)7月24日,我市2023年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启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科学健身助力老年健康”。围绕主题,记者实地探访我市多家三甲医院,揭秘科学运动在助力老年人慢病管理、心理健康和健康老龄化等方面的作用。
让运动成为“良医” 护航老人健康老龄化
昨日,记者来到市一院高新院区老年医学科病房,长廊上,93岁的谢爷爷正拄着拐杖沿着绿色指引线,在步道上进行锻炼,谢爷爷告诉记者,三餐后自己都会在护工的看护下步行两个来回,保证自己一天的运动量。状态好时,会增加一趟。
在长廊尽头另一侧的地面上,10米左右的蓝色胶带上贴满了右脚、左脚的红色图形标记,旁边还贴着黄色边框的数字九宫格。“这是我们的平衡功能自主训练区,病人将左右脚对应放好,交叉前行。过程中如果感觉身体倾斜或有跌倒可能,应立即抓住扶手。”主管护师李可欣向记者介绍,九宫格跨步训练同样是平衡训练的一种,在走廊上经常听到“4、2、5,跨步走。”病人与家属互动的声音。需要注意的是,病人训练时必须有人陪护。
相较于自主训练区域的趣味,床边的运动康复项目则显得相对乏味,需要康复师与家属积极与病人互动,提高病人训练的积极性。此时,43床的胡大爷正在跟随康复师张丝丝进行四肢力量训练。“咱们已经做20个了,状态很好,我和你一起再来10个,手臂用力太高。”只见张丝丝轻握胡大爷的右手带动他抬高右上肢,鼓励他自主发力。为了降低病人四肢肌张力,张丝丝每天需要带着张大爷进行半小时的康复训练。
而这样的“运动场”不只在老年医学科,在市一院一麟医养结合养老院,这里住着的老年人每天需要参加的体育锻炼更多,早晨跟着护理人员一起参加半小时的团操,有时是手指操、有时是关节保健操,结束后或是书画、剪纸,麻将、喂鱼,温度适宜的时候还可以集体遛弯,体力、脑力活动应有尽有。
“老年衰弱是一组常见的老年综合症,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老年人生理机能储备能力的下降。运动锻炼是公认的对抗衰弱的有效干预方法。”市一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张艳艳介绍,通过规律、合理、科学的运动,可帮助老年人提高身体机能,改善衰弱状态。在老年健康宣传周期间,市一院老年医学科将走进社区、老干局,宣传老年人健康管理、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运动预防失能等科学运动知识,加强老年人科学运动指导,推广老年人科学运动技能、方式和方法。
一张运动处方 从康复走向健康
69岁的吴女士患高血压多年,今年年初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活动量逐渐少,近期她渐觉得食欲下降、睡眠不好、浑身乏力,甚至走300米都会气喘吁吁,不得不再次求医。
市中医院康复科副主任杨州接诊了她,辨证后为她开了一剂运动处方。此后,吴女士每周两次在市中医院康复中心练习中医功法,从站桩、呼吸吐纳等基本功,逐渐延伸到八段锦、健身操等。刚开始锻炼时,吴女士带着血氧监测设备,后来她靠着每天清晨的一遍八段锦、一遍健身操和每周两次的专业训练,基本回归了正常生活。记者了解到,市中医院康复师结合康复学知识,细化分解中医功法,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运动指导。
市中医院康复科副主任杨州表示,借助传统功法中的动作和呼吸吐纳方法,可进行整体调节,增强患者抵抗力,激发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康复科医护人员每周带领科内患者集中练习中医功法,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的反馈。
据了解,今年5月,市中医院与市体育局共同签署体卫融合合作共建项目协议,在我市积极打造体卫融合新平台、新标杆、新典范,通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健康关口前移,为群众提供便捷科学的健身指导服务,开好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医疗处方“三张处方”,在深化健康连云港建设中贡献智慧与力量。
健身也健脑 老年运动需科学
“从现在开始运动,就不算迟。”这是市二院老年医学科主任申潇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她表示对健康而言,运动所带来的益处十分深远。即使人到中老年才开始锻炼,依然会获益良多。
目前,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因素,占比高达86.6%。包括缺乏运动在内的不良生活方式几乎是所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但也是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长期、规律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延缓体能衰减、对抗衰老与退化、改善个人生理机能,还能防治约70%的慢性病。具体来说,体育运动可以改善冠心病、避免帕金森综合症、预防和推迟罹患糖尿病、增加免疫力、预防脑卒中和跌倒,其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甚至还优于补钙。
以往治疗阿尔兹海默症,都是依靠药物治疗。目前,市二院认知障碍门诊积极开展多种诊疗方式,缓解认知障碍,运动疗法就是其中一种。“运动能通过诱导一系列的细胞和分子过程,促进不同的生理现象包括血管生成、神经生长、突触发生,以及增强学习、记忆和大脑可塑性的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来诱导大脑在解剖、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变化。运动的训练方式包括有氧运动、抗阻力运动、无氧运动等,其中有氧运动是研究身体活动在减轻衰老对认知功能的负面影响方面的最广泛的选择。” 申潇竹介绍。
此外,申潇竹提示老年人运动健身要坚持适度性、渐进性、经常性原则,散步、快步行走、太极拳、慢跑、健身舞等运动比较适合。以步行为例,中老年人快步行走每天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体质好的一次完成,体质弱的分两到三次。运动健身贵在坚持,运动量要由小到大,不能急于求成。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校对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