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市农科院科研人员山间调查野生百合种质资源


记者 武娜  通讯员 葛金涛炎炎夏日,正是我市野生百合的盛开期。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科研和文化价值。日前,市农科院花卉种质创新和良种繁育团队科研人员来到山间,寻找野生百合,研究野生百合的生长分布情况并加以保护和利用。


两座山找到30多株“美丽精灵”

7月10日上午8时许,市农科院花卉种质创新和良种繁育团队科研人员来到了羊山岛。此时,烈日当空,一下车便能感受到室外一股股热浪。科研人员穿戴好防晒服,在向导的带领下,开始沿山路寻找野生百合。


尽管是上午,但温度已达32℃,在太阳底下走几步,人仿佛要被烤化一样,科研人员却丝毫不在意,顶着烈日全力仔细找寻着。


“看,这边崖壁上有一些。”向导指着山上几朵橙红色的花朵惊喜地说。循着向导的声音望去,科研人员看见崖壁上3朵野生卷丹百合正在盛放,还有些卷丹百合正含苞待放。这些野生卷丹百合大约80厘米高,橙红色的花瓣形似喇叭,花瓣反卷。它们在山崖边悄然绽放,为绿意盎然的山间增添了一抹亮色。一棵一棵细数后,科研人员欣喜地说:“有18株!”


在羊山岛发现了十余株野生卷丹百合后,科研人员一行并未停下脚步,在向导的带领下又来到了海上云台山。


室外温度持续升高,科研团队人人都汗如雨下,一步步沿山路向山顶攀爬。2个多小时的沿途找寻中,在海拔300多米的崖壁处,大家又发现了几株野生卷丹百合。其中有2株野生卷丹百合长在人迹罕至的山路边,科研人员小心翼翼地扒开根部一侧的土壤,查看地下种球生长情况。


本地现存少量野生卷丹百合


“要寻找野生卷丹百合并不容易。它们比较喜欢生长在山间的崖壁上,或者路旁的陡坡上。”一位科研人员说。

根据《云台山植物名录》(2001版)记载,连云港云台山百合有4种,分别为卷丹(红合)、百合(白合)、条叶百合和有斑百合。《云台山资源大观》(2001版)把红合和白百合列为珍稀濒危植物,条叶百合和有斑百合更是极其罕见,后两种百合在1985年时曾有人发现,目前已难见踪影。


卷丹百合(红合)是百合科百合属的一个种,是云台山地区分布广泛、数量最多的一种野生百合。连云港民间有“百合粥”和“百合莲子羹”,其味鲜美可口,百食不厌,具有润肺止咳作用。正是由于以上的功效,造成野生百合被大量采挖。


“过去,山上野百合数量较多,尤其是白百合,经过大量挖掘,目前,我市多座山上的野生百合存量极少,野生白百合已难觅踪迹,剩余的野生卷丹百合也存量较少。”市农科院花卉种质创新和良种繁育团队研究员邵小斌说。


濒危植物亟待更多保护


百合是世界上著名的“五大切花”之一,极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备受人们喜爱。市农科院花卉种质创新和良种繁育团队成员自2011年起,开展了百合新优种质创制和分子育种,每年完成百合杂交组合100余个,获得大量的杂交新品系,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广泛的种质资源。


中央印发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列为首要行动,把种质资源普查作为种业振兴“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的首要任务,因此重视地方性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和研究利用具有时代意义。“此次我们开展野生百合种质资源调查,了解野生百合的分布情况、数量变化以及栖息地状况等信息。这些数据可以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更好地挽救濒危的植物资源。”邵小斌说,“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野生植物资源,天然种群因长期受到严重干扰,自然恢复受到较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养成文明出游习惯。”接下来,市农科院将加大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港城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