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侍敏 通讯员 伏卫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弘扬特色传统食品,让食品小作坊走向“名特优”,近年来,市市场监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工程,全面优化小作坊监管体系,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0家市级“名特优”食品小作坊、50家省级“名特优”食品小作坊和27家省示范小作坊。
“你看,这些食品安全公示信息都贴在这了。”在海州区一家食品小作坊内,回连探亲的消费者陈女士发现了这一变化。店主笑着说:“还有二维码,只要扫描这个二维码,就可以观看到操作间的生产实景。”“这样挺好的,让大家放心到小作坊购买食品。”陈女士说。为了让食品小作坊管理更加透明化,市市场监管局为全市所有登记的食品小作坊统一制作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并免费发放、更换,指导小作坊业主将其悬挂于加工场所内显著位置。通过这些信息公示栏,消费者可以清楚地看到食品小作坊登记证、营业执照、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证、日常监督检查记录、投诉举报电话等,一目了然地了解监管信息和主体信息。
“去年,我们还在食品小作坊中推行‘互联网+透明生产’模式,并为39家食品小作坊免费安装了智能摄像头,为小作坊制作了专属查询二维码,不论是小作坊负责人、监管部门,还是消费者,都可以扫码观看作坊生产车间的实景,使作坊的生产过程记录更加信息化、透明化。”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生产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亮”身份是第一步,切切实实“消”隐患更为关键。去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公开招标第三方机构的方式,对全市240家食品小作坊进行“全面体检”,实行一对一帮扶指导,当地监管人员全程参与,督促作坊整改风险隐患排查出的问题,并进行回访。检查结束后,第三方机构形成质量提升工作建议及工作效能分析报告,为今后小作坊监管工作提供参考。此外,还召开食品小作坊现场会,组织参观优秀小作坊,促进小作坊业主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带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下一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有条件的食品小作坊进行整合,鼓励引导更多的小作坊集中生产,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支持有条件的小作坊升级成食品生产企业。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刘雅楠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