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美好生活从家门口开始

 周莹 徐雯一大早,55岁的曹万芝就来到徐圩街道张圩社区办理医保业务。“过去办理医保,需要到市区,我腿脚不方便,来回跑很麻烦。”曹万芝说,现在只要到社区就行了,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医保自助服务机,就能一次性代她把所有事办好。


作为医保进社区首批试点街道,徐圩街道将医保自主服务请到老百姓的家门口,社区居民实现了“进一扇门、取一个号,一窗通办、一站服务、一次办好”。张圩社区工作人员赵静说,自该业务下沉至社区以来,他们已为辖区20多名需要帮助的特殊群体提供了帮办代办服务。


今年以来,徐圩街道持续擦亮“党建惠民”底色,将党建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全面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让老百姓从家门口的点滴变化中感受美好生活的幸福感。


富民兴村反哺民生事业。下午4点,在徐圩新区生活营地前的门面房里,居民孙艳正在忙着将卤菜、炒菜放在外摆上,“不种地了,咱就在家门口做起小生意。这里客流量大,生意还不错。”如今,像孙艳一样离开土地的农民正通过各种形式享受徐圩新区的发展成果。徐圩街道依托“龙头企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在香河生态园就近安置原来的农民。


目前,已有300余人成为职业农民,基本月工资在3000元-6000元不等。不仅如此,一部分致富能手也和孙艳一样成为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服务体系的一员。与此同时,随着徐圩新区发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街道民生事业。香河村党支部书记陈治臣介绍,现在,该村为每名考上大学的学子发放5千到1万元不等的助学金,村里每名70周岁老人每年可享受800元左右的慰问节礼。


办好家门口的“小事”。为了方便社区居民办理户口等业务,徐圩街道同市公安局徐圩新区分局联系设置警务室。这是徐圩街道将为民审批入村进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徐圩街道聚焦搬迁后老百姓生活场景,有效整合党务、文化、医疗、金融、警务等便民服务资源向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靠拢。推行“民情恳谈室”制度,推动服务工作下移,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固定下访、定期坐班,精准把脉群众需求,及时回应解决民生诉求。“通过推行‘群情走访、服务下访、诉求接访’方式,妥善解决群众诉求,群众现场上访量和两年前相比,降幅达62%。这说明心贴近百姓,自然就能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徐圩街道党工委政法委员胡洪波说。


在富民、惠民上下功夫的同时,徐圩街道还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徐圩新区徐圩街道党工委书记葛苗表示,将持续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暖心的服务。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刘雅楠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