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今年将继续释放新一波健康红利


(记者 肖婷婷 通讯员 周海涛 贺东京)整合乡镇卫生院5个、村卫生室50个以上,在二三级医院全面设立门诊综合服务中心、住院一站式服务中心……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关系百姓生命健康、幸福指数,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记者从25日召开的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将继续释放一波“健康红利”,涉及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提升、“一老一幼”服务供给、医疗服务水平改善等多个方面。


加快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4月20日,田金洲院士工作室揭牌仪式在市一院高新院区举行。田金洲院士长期从事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神经变性病的防治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是第一个把中国老年痴呆症的诊断和治疗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学者。“通过与田金洲院士及专家团队的紧密合作,将极大促进市一院脑病诊疗水平和科研创新水平,让港城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市一院有关负责人说道。


今年,我市将紧紧抓住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市域医疗服务高地。推动江苏省中医院连云港医院新院区建设,深化与省中医院共建合作,提升我市中医临床、科研、教学能力,加快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按照江苏省结对帮扶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方案部署要求,“一院一策”推进,力争到2025年,市一院、市中医院建成2-4个省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三个县医院建成市级医疗中心,实现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零的突破。加快推进无锡市7家单位帮扶我市4所县医院和2家疾控中心等工作,增强县级和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深入实施“花果山卫生攀峰计划”,年内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单位)6-8个。确保市一院开发区院区在7月份建成投用。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基层专家工作室覆盖率达70%


每周二、周六早晨,市二院的消化内科主任赵昌东,就会驱车前往东海县黄川中心卫生院坐诊。这里的村民也因此足不出镇就可以享受到市级专家的诊治。仅25日上午,赵昌东就为12位村民开展了胃肠镜检查,大家都夸赵医生的技术好。


今年,我市将继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市级医院下派专家90名,覆盖7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新增基层专家工作室20个,基层专家工作室覆盖率达70%,确保联合病房达到40个。加大对基层特色科室培育建设的支持力度,新增10个基层特色科室,基层机构建设特色科室的比例提高到70%。同时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布点,整合乡镇卫生院5个、村卫生室50个以上,完成10个以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设项目,新增20个甲级村卫生室。


年内千人托位数达3.5个


托起“一老一幼”稳稳的幸福


家住灌南县新安镇的高大爷今年75岁,患有脑梗塞6年,右侧肢体无力,独立行走困难。在新安镇卫生院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一阶段以后,老人已能独自行走200米,家人很是开心。


今年,我市继续加强“一老一幼”服务供给,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方面,强化老龄健康服务,创建2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推动灌南县和海州区建设二级老年医院,优化2家标准护理院,1家医院新增老年医学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康复、护理、安宁床位占比达35%以上。开展免费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3万人次。另一方面,落实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维护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释放生育潜能。从供给侧发力,积极开展普惠托育服务试点示范工作,新增普惠托育试点机构10家以上,年内千人口托位数达3.5个。


在优化妇幼健康服务方面,建立全市妇女“两癌”综合防控数据库,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13.3万妇女开展筛查;在全市推广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为2.04万名初一女生接种HPV疫苗。


深化“医后付”服务


增强群众就医体验和舒适性


走进市一院门诊大厅,不时可以看到“医后付”宣传信息。“女儿在网上给我们挂好号,我们拿着就诊码直接看病、检查、拿药,她在手机上缴费,这政策对老年人太友好了!”已经体会到“医后付”便捷的李阿姨感慨道。


今年,我市将深入实施“改善群众医疗服务体验十项行动计划”,增强服务舒适性和群众就医体验。持续深化“医后付”服务,缩短患者院内等待时间,构建诚信就医体系,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智慧医院建设,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与群众就医便利度相融合。推进分时段预约诊疗,优化门诊医师号源,在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实行实名制预约诊疗。在二三级医院全面设立门诊综合服务中心、住院一站式服务中心,为门诊、住院患者提供一体化、集约化、综合性服务。持续推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全面实施诊所备案、推进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等改革。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