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婷婷 通讯员 尹莉 孟曼)每年4月份,气温逐步回暖,肠道病毒进入活跃期,手足口病发病逐渐增多,广大市民应注意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尤其是5岁以下婴幼儿。那么什么是手足口病?如何做好预防呢?笔者就此采访了市疾控中心急传科负责人李海朋。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等,而我市以CV-A6和CV-A16最为常见。”李海朋介绍,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手足口病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在传播途径上,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手足口病可引起手、足、口和臀等部位的疱疹,病程约为4~8天。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李海朋介绍,手足口病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极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并发症。
在具体预防措施上,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由于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导致重症手足口病例的主要病毒之一,建议接种EV-A71型灭活疫苗。该疫苗仅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李海朋说道。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其他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目前的疫苗是没有防护作用的。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校对 徐蕾 审核: 吴弋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