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3月23日 本报收到——来自“五条岭”的26封寻亲信

      (记者 庄婷婷 通讯员 乔彦财)昨日,本报收到一个来自盐城五条岭烈士陵园的快递,快递里有26封信。寄件人叫卞康全,他家祖孙三代守护五条岭烈士墓。清明将至,他向本报求助,想为在盐南阻击战中牺牲的26位连云港籍烈士寻找亲人。


  灌南县三口公社三合大队三合庄,姜寒烈士;东海县牛山公社小李庄,许可田烈士;灌云县南岗公社南岗大队西窑生产队,朱凤龙烈士……26封牛皮信封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地址和烈士英名。


     “机缘巧合,我前段时间在一份名单上发现五条岭烈士陵园里长眠的26位烈士信息,他们都是连云港人,就抄下来,希望能找到他们的后人。”卞康全告诉我们。



  五条岭,并不是一座山的名字。1947年冬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反动军队在盐城南便仓、伍佑一带展开激战,史称“盐南阻击战”。4天4夜,共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虏3000多人,解放军有2000多名将士血洒疆场。由于当时条件有限,战事紧张,战士们的遗体只能以叠葬的方式安放在挖好的五条沟内,堆成五条长岭,民间俗称“五条岭”。


  当年,卞康全的祖父卞德容带着只有8岁的儿子卞华,参与了烈士遗体的掩埋工作。此后,卞家祖孙三代人守墓76年。由于遗体集中安葬时,大多数烈士都没留下姓名,卞康全近些年一直在想方设法为烈士寻亲。


  “我就想,并不是烈士没有名字,而是我们后人大多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或许烈士的亲人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放弃过寻找他们,我与其这样天天守着,不如主动去找。哪怕我写100封信,有一封信到了哪一位烈士后人手中,也能完成一家人的念想和团聚。”这些年,卞康全通过联系相关部门、写信、网上发布以及与志愿者合作等方式,陆续为五条岭350余名烈士找到了亲人。


  我们收到26位烈士信息后,立即联系了市、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相关镇街,请他们帮助查找。以下是26位烈士的名字和当时的籍贯信息,如果您有相关线索,可与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或本报(电话:15961377084)联系,与我们一起帮烈士寻亲。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