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 付秀艳 朱正艳)近日,笔者坐上了中建八局连淮项目办第三标段项目部施工人员朱宗富的副驾驶位,他当天的任务是从拌和站向工地运送混凝土。
身着崭新的蓝色工作服、头戴红色的安全帽,鼻梁上架着太阳镜,这样着装却开着罐车,要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相信。朱宗富说自己过上“白领生活”,得益于公司引进的气膜技术。
车辆入厂倒进装料位,目之所及,完全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偌大的空间没有一根支柱,与室外燥热的天气相比,这里明显舒适几分。拌和站和厂区几乎一尘不染,水泥、碎石、黄沙等各种材料分区规范有序。
连淮项目三标段负责人林九红介绍,三标预计要生产16.77万立方米混凝土,为彻底解决粉尘和噪声污染,项目部引进了公司总部的气膜工艺,封闭气膜建筑面积7704平方米。该项工艺的原理是通过设备向密封处理的室内空间送风加压,让室内外形成气压差,气膜表面形成巨大张力,从而支撑起气膜结构,等于给整个生产线加盖了防护网,其最大的优点是跨度大、超隔热、高透光,一般用于体育场、高科技实验室、室内游乐场等领域,拌和站料仓采用气膜工艺在我市尚属首例。
从航拍的镜头来看,这个气膜结构像一个白色的半椭圆体。在料仓中走一走,笔者并没有感受到预想中的空气不流通和憋闷感。原来,这个料仓里设置了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和智能新风换气系统,可随时保证新鲜空气流通。
相较于传统建筑,气膜结构建造成本低、施工周期短,可以循环使用。由于不需要打桩,在松软地基上也可以建造。最关键的是,气膜料仓抗震性、抗台风性能好,不仅安全还防尘降噪、低碳环保。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薛采高表示,将在全市交通工程中推广应用这一新工艺。
据悉,连淮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既是全省重点交通项目,也是支撑连云港市“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交通项目,已列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50件民生实事,也被列入省交通重点工程三年滚动计划开工项目。连淮高速扩建工程起自连云港市海州区宁海枢纽北,止于淮安市淮阴区王兴枢纽北,全长约98.65公里,总投资约160.31亿元。全线扩建后将由双向四车道扩为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先导段于2021年开工建设,2022年年底剩余标段开工,建设工期3年半。
自去年以来,连淮高速获得国务院正式工程建设用地批复,完成省市包干协议签订,完成红线内房屋拆迁、杆管线协议签订,全线全面开工。其中,先导段施工已完成3场建设,建成便桥3座,便道填筑累计17.4公里,粉喷桩累计完成约33.7万延米。其余标段施工单位已进场,正开展三场一部建设等工作。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