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婷婷 通讯员 柳图南)“作为一名血管外科医生,能亲自给父亲手术,也算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近日,市一院血管外科医生张红刚朋友圈的留言引来了诸多关注,传为美谈。原来,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他亲自给罹患腹主动脉瘤的老父亲主持了手术,如今父亲已康复出院。
父亲短暂腹痛,医生儿子敏锐察觉出问题
3月4日,张红刚66岁的父亲感到腹痛不止,伴有腹泻,便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在市一院血管外科当医生的儿子张红刚。考虑到父亲最近一个人在老家,又是阳康后不久,且有高血压、哮喘等基础性疾病,张红刚第一时间就让父亲到市区做个检查。
当天下午,张红刚的父亲被亲戚送到市区。见到父亲后,张红刚再次问起父亲肚子怎么样的时候,父亲称已经不疼了。
“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腹痛腹泻一般都是炎症之类的,不可能只疼一下,他这种情况可能有其他病因。”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张红刚敏锐地察觉到可能有其他问题,他就带着父亲前往医院做检查。
腹部CT显示,张红刚父亲体内的腹主动脉瘤直径已有7.5厘米,而正常人血管直径只有2厘米,随时都有破裂风险。一旦瘤体破裂,后果不堪设想。“我到血管外科工作10年了,成功救治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不超过10例。这种疾病一旦瘤体破裂,就算在医学发达的欧美,救治成功的概率也不超过25%。”张红刚说。
腹主动脉是腹腔内主要动脉,在吸烟、动脉粥样硬化等情况下,血管壁变薄弱,腹部的主干血管就像汽车轮胎鼓包一样,越鼓越大,形成动脉瘤。腹主动脉瘤早期时大多数人无任何症状,只有少数人体型较瘦的人触摸腹部会有搏动性肿块,出现腹痛等症状时往往动脉瘤已经濒临破裂,一旦破裂出血死亡率很高。
当晚,张红刚便安排父亲在自己科室病房住了下来,准备手术。
儿子提出帮父亲做手术,父亲天然信任支持
做传统手术还是无创手术?在哪里做手术?手术由谁来做?在父亲诊断结果出来的那一刻,张红刚就开始思考这三个问题。作为儿子,他想给父亲最好的医疗救治条件。
“传统手术长期效果好,但创伤大,往往高龄患者不能耐受。”为此,张红刚给父亲选择做微创手术。关于手术在哪里做的问题,基于对行业的认知、对医院的了解,他将目光锁定在了本院本科室,“我相信医院的水平,相信自己科室的实力,也相信配合的协作科室。”
那么手术又该由谁来主持呢?张红刚说,从业十多年来,自己一直主持科室主动脉相关方面手术,平均每年能做60余台,也算是科室内做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骨干。所以,由自己出马给父亲做手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他有这个自信。
“你怎么说,我就怎么配合,听你安排。”对于张红刚的决定,父亲非常信任,他毫不怀疑儿子的专业与技术。
第二天手术准时进行。张红刚在团队的配合下,为父亲实施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从患者两侧股动脉穿刺,再沿着导丝将覆膜支架植入腹主动脉瘤内,从而使血液通过支架形成新的血流通路,整场手术仅用1个小时。
“手术相当顺利。”术后,张红刚对整个手术过程进行了复盘。如今,在医护团队精心护理下,父亲恢复良好,并于3月6日顺利出院。
心无旁骛,手术台上想的只是把手术做好
张红刚告诉记者,给父亲做手术和给其他病患做手术,操作上并没有他区别,主要就是心态上的微妙变化。就在手术当天上班途中,妻子看出了他的不同,话语比平时少了很多,就问他手术要不要缓一缓,或者从上级医院请个专家来,这样就算手术过程中遇到什么意外情况,也可以有个照应。“我知道她是担心我有压力,但我相信我们自己科室,更相信合作多年的麻醉科、重症科的伙伴们,我直接跟她说没问题。”
“我们总说让病患相信医生,若是我对自己本领域的手术都没有把握,那病人又凭什么相信我们?又如何把生命托付给我们?”尽管术前有些许小紧张,但只要站在了手术台,张红刚专注的就只是手术本身,心无旁骛。
曾经,张红刚从未想过自己会给父亲做手术,更未想过自己会用专业所学替父亲挡住一劫。“说实话,躺在手术台上的是我最亲的父亲,一点不紧张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职业素养告诉我,从走进手术室的那一刻开始,我面对的是把一切交给我们的患者。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全力将手术做好。”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