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婷婷 王心瞳)春和景明,万物生长。昨日,在市社会福利中心,一场热闹的送亲仪式正在举行。迎亲的车队缓缓驶来,一片祝福声中,小花挽着新郎小韩的臂弯,离开自己生活了24年的“家”,走向新的生活。看着娘家人忙里忙外地张罗,小花眼里泛起了泪花。这也是市社会福利中心近20年来嫁出去的第6个闺女。
一个被遗弃的女婴 在福利中心长大
2000年1月,市社会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大门口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她苍白孱弱、哭声微弱,工作人员把她抱进院里,小心呵护照顾,并为她起名小花。从此,福利中心成了小花的家,院里的工作人员成了她的家人。
儿时,小花又瘦又小、体弱多病。在护理员阿姨的精心照料下,当年襁褓里的小不点一天天长大,逐渐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小花心灵手巧,擅长串珠、编织、钻石画等各类手工制作,喜欢画画、听音乐,喜欢穿美美的花裙子。她是福利中心的团宠,阿姨们和哥哥姐姐们都疼爱她,她俨然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公主。
小公主也有自己的烦恼,看着院里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姐姐们一个个成了家,生了娃,小花很是羡慕,她也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有一个陪伴自己一生的爱人。
谈起甜蜜恋爱 阿姨组团“把关”
在院里阿姨的介绍下,小花认识了赣榆罗阳的小伙子小韩。小韩今年27岁,两位年轻人一见钟情,谈起了甜蜜蜜的恋爱。
为了帮小花“把好关”,福利中心的阿姨们组成亲友团,专门考察了男方家的情况,从家庭经济条件到家庭成员,再到家人对小花的态度,事无巨细。小韩的父母朴实善良,家境殷实,一家人对小花疼爱有加,阿姨们十分满意,交口称赞。
受疫情影响,两人的婚事一拖再拖,终于在今年2月定了亲。小韩一家对小花很重视,专门按照本地风俗到福利中心下聘礼,8样水果每样8箱,加上各种糕点,礼品在院门口堆成了小山。“十万零一百的彩礼,寓意是万里挑一,三金首饰一样也不能少,别人有的她也有,不能委屈了孩子,小花到了我们家,我们也绝不会亏待她。”小花未来的婆婆说,眼角眉梢都是掩饰不住的喜气。
在祝福中出嫁 福利中心永远是娘家
婚期定下来后,整个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开始忙碌,为小花精心准备嫁妆。福利中心还专门腾出一个房间作为小花的婚房,用气球、拉花、大红喜字装饰起来,从房间到走廊,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儿女双全的工作人员作为喜奶奶,按照风俗准备好了各种婚嫁用品。
除了娘家人的关心,小花的婚事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海州区婚姻登记处为他们开辟绿色通道,专门举行了中式颁证仪式,并送上了玩偶、喜盆等礼物;江苏核电是福利中心的老朋友,送来了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电作为小花的陪嫁;婚纱照、婚庆司仪以及婚礼当天的喜服、化妆也都由爱心商家免费提供;很多爱心人士闻讯后自发捐赠了电瓶车、化妆品、服装等物品。小花的婚前筹备工作十分顺利。
昨日一大早,市社会福利中心就开始热闹起来。小花在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化妆、换衣,被一袭白纱衬托得美丽动人。新郎经历了娘家人的重重考验后来到新娘身边,递上鲜艳的玫瑰。随后,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新郎新娘一起吃糕茶、给领导(长辈)敬茶。“结婚以后要孝顺公婆,好好过日子,没事常回家看看,福利中心永远是你的娘家。”市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唐喜军像慈爱的老父亲那样叮嘱小花。
福利中心的职工和孩子们簇拥着小花,在大门前留下一张珍贵的全家福合影。“祝小花姐姐新婚快乐!”弟弟妹妹们围着小花,送上诚挚的祝福。小花在新郎的陪伴下坐上婚车,带着娘家人的祝福,婚车驶出了福利中心,驶向幸福的婚姻殿堂。
“‘我想有个家’几乎是所有孤残儿童的梦想,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是福利机构大龄孤儿的最佳归属。小花是市社会福利中心近20年来嫁出去的第6个闺女,每次嫁女儿都是福利中心的头等大事。我们衷心希望她生活幸福,作为娘家人,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地关爱她、支持她。”唐喜军说。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