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朱志刚 彭亚辉)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现在的猪肉、鸡肉吃起来味道没那么鲜香了,同样是西红柿也没有了小时候那种酸酸甜甜的味道了……
原因出在种子上。对乡土品种的调查显示,如今已经很难找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的本土品种了,特别是畜牧业方面,为了追求高产、高效,大量引入外来高产品种和地方品种杂交,加上环境的恶化,致使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分布范围缩小、数量急剧下降,有些甚至濒临灭绝。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推进种业振兴,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全面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遗传资源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在港城,一些本土畜禽资源正在接受系统性保护。
从零星到规模保种徐海鸡又回来了
“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吃的那个味道,不仅入口香,关键越嚼越鲜,不像一般的鸡,入口味道还行,再嚼就不是那个鲜香味了,都是调料烧出来的味道。”赣榆区赣马镇居民仲随军对家人买来的徐海鸡赞不绝口。
村民口中的徐海鸡,在赣榆农村曾经很常见。据资料记载,徐海鸡有数千年饲养历史,因原产于徐州、海州一带得名,赣榆是主产区之一。
“解放前徐海鸡是本地当家品种,后来因片面追求高产,大量引进外来鸡种,致使徐海鸡品种严重混杂,纯种鸡群几近灭绝。”赣榆区畜禽改良站站长张孝庆介绍,徐海鸡胫脚长羽、母鸡长距、产白壳蛋,在地方鸡种中独一无二,有着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品质优的特点。
2011年,省家禽研究所从原产地搜集了仅存的三百余只纯种徐海鸡,在扬州进行抢救性保护。2019年,赣榆区农业部门积极响应、迅速行动,获徐海鸡品种所有权,并建成现代化保种鸡场,自扬州接徐海鸡“游子归乡”,开启保种工作。
2月下旬,在位于沙河子园艺场的徐海鸡保种场,我们看到了这一宝贵遗传资源现在的“美好生活”。相比一般的鸡,徐海鸡从腿到趾附着浓密的羽毛,像穿上了漂亮的“过膝长裙”,绝大多数个体有胫羽和秃鹫样跗关节。鸡舍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换上工作服才得以进入,鸡舍内温度、湿度、光照、上料、供水、清粪等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
“2月23日,国内相关专家对徐海鸡遗传资源鉴定进行了现场核验,肯定了徐海鸡遗传资源有特色、有亮点,我们在保护上也是有政策、有措施,顺利通过现场核验。”张孝庆说,徐海鸡重归故里,实现赣榆区畜禽地方品种零的突破,有效保护了这一宝贵遗传资源,为赣榆畜牧跨越发展提供了保障。
守护种质“芯片”推动多种价值实现
近年来,地方品种丧失速度明显加快。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地方品种和野生种生存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
“物种一旦灭绝,再难复得。其蕴含的优异基因、承载的传统农耕文化也将随之消亡,生物多样性也将受到影响,损失难以估量。”在徐海鸡遗传资源鉴定现场核验中,全国畜牧总站处长于福清表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畜禽遗传资源是家禽业的“芯片”,保护好徐海鸡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赣榆,徐海鸡的保种工作开展得很顺利。“2019年底存栏种鸡1万只,确保了种群数量,2020年、2021年、2022年3个年度均存栏44个家系种鸡8000只以上。”张孝庆介绍,徐海鸡在赣榆保种以来,目前已完成第九、十、十一、十二4个世代保种各项工作,现在正在开展第十三世代保种工作。
现在徐海鸡遗传资源鉴定已经通过现场核验,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保护名录”指日可待。诚然,种质资源是一个地域的“生态之基”,但只有保护并利用种质资源,使之推动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健康发展,才能为农林牧渔等产业源源不断地注入绿色动力。
赣榆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洁介绍,保种场建立的同时,他们积极联合企业进行徐海鸡肉蛋产品的宣传,利用地方品牌优质资源,开发徐海鸡药膳菜品,研发徐海鸡保健蛋,目前徐海鸡肉蛋产品供不应求,计划建设一座5万只商品蛋鸡生产场,尽量满足市场对优质禽蛋产品的需求。
创新保种模式兼顾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种子是农业科技的“芯片”,一粒种子或许能改变一个世界,而畜禽良种也是增强畜禽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我市是畜牧大市,畜禽饲养品种比较丰富,生猪饲养量、奶牛饲养量以及肉鸡饲养量在全省都排名靠前,一直处于前三名的地位。
近年来,我市统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现代畜牧业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健全保护体系,创新保种模式,走出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新路子。目前,有老淮猪、苏北毛驴以及徐海鸡3个地方品种,其中老淮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名录,另外两个目前均在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所有的畜禽遗传资源均建立了地方品种原种场。
市畜牧站站长蒋向君介绍,老淮猪是我市第一个被列入保护名录的地方品种,淮猪是著名的华北型优良地方猪种,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具有产仔多、母性好、杂交优势明显、肉质鲜美等特点,是培育猪新品种的良好育种素材。这一国宝级品种资源已经濒危,但在位于东海县的国家级黄淮海黑猪(淮猪)保种场得到了很好的培育。
老淮猪在城区有多家专卖店,很多人并不陌生,但对于苏北毛驴这一地方保护品种,很多人尚不知晓。苏北毛驴是我国优质驴种之一,2015年被列入《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主要分布于淮河流域,中心产区在我市的东海县、赣榆区及徐州的部分地区。
在位于东海县洪庄镇王庄村的苏北毛驴保种基地,我们认识了基地负责人王团结。“作为一名基层畜牧人员,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品种消失,这是国家的种质资源。”10多年前,看着苏北毛驴濒临灭绝,王团结自筹资金建成标准化种驴场。为了保种,他走遍了苏北地区,看到谁家有毛驴,就跟老百姓商量,从饲养户手中高价购买纯种的小毛驴,这才使得苏北毛驴这一地方品种得以延续,也为后来苏北毛驴保护工作夯实了基础。
“由于繁殖慢、养殖规模小,苏北毛驴这一地方品种暂时还难以统一加工、统一包装,形成品牌,地方品种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发挥出来。”蒋向君介绍,在地方品种保护上,将持续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提升育种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畜禽种业产品核心竞争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畜禽品种品牌建设,推进产业化开发,给大家留住儿时的味道。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