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小店的春天回来了⑦街头杂货铺 铺纳百物 “穿越”旧时光

(□张明兴钱凡雪)城市的多样性是被街上林林总总的小店所塑造起来的,在喧嚣繁华的街头巷尾,总有一些温暖小店隐匿其中,其貌不扬,却内有乾坤。它们或陈旧,或文艺,却给每一个进入的人温暖而熟悉的体验。


记忆中的老店重拾新希望


“昨晚临睡前才发现小孙子外套上的纽扣掉了,小孩子比较皮,掉在哪也不知道,好好的一件衣服,少了个纽扣,穿着不保暖也不美观,所以今早就来这家老店里转转,没想到真的找到了同款纽扣。”在民主路老街东街北侧的一间杂货铺里,顾客李女士在一盒盒纽扣里找到了几颗心仪的纽扣,付了钱后满意地离开了。


店主丁乐成介绍,这家杂货铺是1958年开始营业的,它的前身是新华百货国营商店,在老街长巷里陪伴了一代代连云港人成长,改制后被他和丁正英联合承包经营。2013年,老街改造升级,这家小店作为老街招牌老店得以重点保留。走进店内,老式的柜台中各类纽扣、雪花膏、针线应有尽有,不时有人进来咨询购买。“有一米五长的被套拉链吗?”“有织毛衣的针吗?”“有蛤蜊油吗?”小小的杂货铺仿佛成了一个百宝囊,不断给顾客带来惊喜。


丁乐成18岁就进了这家店,一干就是40多年,已经把这方寸之间的小店当成了家,“这家已经营业了半个世纪的店铺,希望她就像路边的大姨一样,亲切又随和,平价又实惠,应有尽有满足顾客所需。”


打卡网红店里的旧时光


在毗邻的盐河巷内,有一家网红杂货铺,在青砖黛瓦间格外醒目。


“我们这个杂货铺,在店铺装修上下了很多功夫,为连云港首家回忆风格的杂货铺。为吸引顾客,我们将最外面的商业空间隔出来成为拍照打卡区,店门口的老电视、缝纫机和二八大杠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打卡。”店长闻琦悦说。


“店里有很多我小时候玩的、吃的、用的东西,我带着孩子来逛了很多次了,也想让她体验一下我小时候的生活,也算是一个传承吧。”市民殷女士带着娃,一边挑选一边如数家珍般向孩子介绍着柜台里的商品。


该杂货铺作为一家新店,以贩卖情怀、重拾老场景、老味道、老记忆为经营亮点,走进店里,旧时光扑面而来。跳跳糖、大大泡泡糖、干脆面、大辣片、无花果干等五花八门的童年小吃,小人书、弹跳青蛙、口哨气球等各式各样的小玩具,门口的老式电视机,循环播放着童年的《西游记》《红楼梦》等电视剧,让人“穿越”至童年时光。


让小店留住记忆安放下身心


杂货铺,通俗来讲就是贩卖杂货的铺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凡日常用品大多皆可购得,店内布置或有点凌乱,但全部货品皆会在店内或门口展示,一目了然。一间间小店,贩卖的已不仅仅是货品,而是日常所需、日常之所忆。散落在港城角角落落的、各式各样的、不起眼却又不可缺的杂货铺,点燃了街头巷尾的烟火气。


“我们海州商业街区,每条街区都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和定位,但为了方便市民日常所需,我们在每条街区都保留了或大或小的杂货铺,并鼓励商家备足货源、做出特色、卖出亮点,让街边小店,成为市民要什么有什么,用什么找什么的宝藏店铺。”海州区商业街区发展中心商管部部长林伟介绍。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