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 夏正周 李佃好)2月15日,为期40天的春运画上圆满句号。一头连着拼搏奋斗的他乡,一头连着亲情牵挂的故乡,春运的旅途,是实现万家团圆的幸福旅程,也是观察经济的一扇窗口。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市民的出行需求上升,客流攀升度超预期,熟悉的春运回来了。40天里,铁路、公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超153万人次。客流量大幅回升的背后,是城市的流动在加速,同时也展现了经济复苏的强大动能。
2月15日,列车停靠在铁路连云港站,旅客进站乘车。当天,为期40天的春运落下帷幕,春运期间,铁路连云港站发送旅客约58万人次。(记者 王健民 摄)
人享其行
2月15日,春运最后一天,连云港高铁站候车大厅内人头攒动。南来北往的旅客拖着行李、拎着家乡特产,在车站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指引下,踏上复工、复学的归途。
“今年春运客流量明显增长,元宵节后,又迎来大学生返校、部分探亲客流返程、务工人员叠加的客流高峰。”连云港高铁站值班站长刘宏伟介绍,春运期间连云港站到发旅客115万人次,其中发送旅客超57万人次,同比增长32.79%,这已经超出了疫情前水平,“可以说是高铁站投用以来最繁忙的一个春运。”
铁路作为大众化的交通方式,承担着保障人口长距离、大规模流动的职责。而作为中短途出行的首选,公路出行也在今年的春运中备受大众青睐。
“春运期间,服务区进区客流量同比增长2倍,总体营业额较去年同期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市公路收费服务中心主任刘静介绍,考虑311国道东海服务区车流较多的因素,特地增加了厨师、保洁和保安人员,保证司乘人员吃上热饭菜。
高速出入口累计流量近580万辆次,拖家带口出行的市民普遍反映服务区的设施更齐全了,不仅有母婴室、配备取暖设备的卫生间,还增加了充电桩。
持续增长的客流量,忙而有序的旅途,彰显的是城市流动起来的生机与活力——
民航客流迎来“开门红”,8.3万人选择打“飞的”出行;
城市客运受春节假期免费坐公交车政策吸引,日均客运量11.85万人次;
久违的旅游包车恢复运营,每天发送旅客400多趟……
“总体来看,铁路、公路、民航运行平稳有序,旅客出行的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提升。”市交通运输局运输处处长张凯春说。
货畅其流
2月15日,在渔湾收费站,从河南运输货物来港口的大车司机李师傅下车休息。“春节假期一过,我就上班了。跑了两趟,路上的车越来越多,遇到大的服务区,下车上卫生间有时候还要排队。”李师傅打趣地说,今年他要多跑车,多挣钱。
春运期间,公路、铁路、港口货运一派繁忙。尤其是春节后,各行业加快复工复产,繁忙的货运,既是交通运输部门全力保通保畅的成果,也是经济发展的直观反映。
港口以煤炭、化肥、矿石、化工等大宗货物运输为重点,强化营销服务,优化运输组织,全力满足居民和企业需求。随着春耕临近,口岸单位全力应对,为农资运输开辟绿色通道。目前,港口进口钾肥陆续到达,铁路部门配齐配足人力、装卸机具,积极协调短驳汽车快速组织卸车,打通运输组织“最后一公里”。
飞驰的班列,折射经济稳步复苏。
近日,“泰国—中国(连云港)—哈萨克斯坦”商品汽车过境通道正式打通。泰国的汽车在连云港港换装后,沿着新亚欧大陆桥一路西行,途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最终运抵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进行分拨。这不仅为东南亚国家提供了一条成熟、便捷、快速的过境线路,也将吸引日韩汽车货源不断聚集港口。
今年以来,连云港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70列、运送5720标箱。中欧班列发运量稳定增长,折射出经济的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春运期间,铁路、口岸等相关部门根据外贸企业运输需求和货源组织情况,科学统筹、提前协调,确保班列开行顺畅。
从客流出行畅通,到物流运转有序,今年春运,人享其行,货畅其流。流动起来的连云港,充满繁荣发展的活力。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