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旅游升温,坚守的旅游人迎来曙光


(□吕兰芳)“你好呀!市旅游协会吗?我的导游证快要到期了。我申请换发,我去你们那一趟。”昨日10时许,导游王建国打来电话,这是市旅游协会上午接的第6个导游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每天都会接到十来个导游的电话。


“熬过来了”“撑过来了”“把以前的积蓄用了”……导游们谈起自己走过这3年的感受如是说。疫情下,旅游行业有人离开,有人坚守。挺过3年,旅游市场升温,现在导游们准备重新返岗,从事自己最热爱的工作。



因为熟练因为热爱


导游纷纷想回岗位


当日10时30分,王建国拿着两张导游证急匆匆地来到了市旅游协会,他告诉记者,夫妻两人以前都是导游,疫情前两人都带团,现在旅游市场行情好转,赶紧来把导游证换证手续办一下,准备回归岗位。


王建国是2010年考的导游证,以前经常带团出去,五日游去北京、天津,“两日游”去上海、苏州、杭州等地,负责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他夫人2011年考的导游证,一直带团,疫情期间,转做旅游计调工作。


谈到疫情的影响,王建国说:“我正常工作,不做导游少赚钱了。”原来,王建国是名兼职导游,自己在开发区一家企业上班,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的时候当导游。他说,3年里,导游朋友有转行做快递员、房产中介、营业员的。“相信大家都会快速回到导游岗位的,因为我们热爱这份职业,业务得心应手,收入也可以。”


不愿意透露名字的张女士,毕业于财务管理专业,因为自己喜欢出去游玩就考了导游证,2012年开始一直从事导游工作,地接、出团都接。这3年断断续续地带了一些团出去,由于出游团太少,张女士2020年到一家房产中介工作,“疫情期间小区封控,工作也停了一段时间,没办法只好带客户去看房。”谈到未来,张女士低声说:“我会继续干导游,中介也不放弃,毕竟两份工作的时间都相对自由些。”


与前两位不一样,导游王强对重回岗位非常急切。2006年拿了导游证的王强,一直从事导游工作。近3年带团数量逐年下滑,而且特别明显,“2020年4月30日开始接一些短途游。2021年,团少得明显,记得有一次去上海科技馆,那里的工作人员看到我们后很兴奋,他们已经好久没看到导游了。2022年全年我就带了2个团出去,去的是无锡,当时景区里旅游大巴少得可怜。”王强讲述着这3年工作中印象深刻的事情。没有团的日子,王强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陪伴正在读初中的孩子。


谈到返回导游岗位,王强期待这份工作,“近3年,我把以前的积蓄都用了,特别想快点回岗位赚钱。最关键的是我喜欢导游这份工作。”同时,他又表示,旅游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游客的需求也发生变化,有点担心,最近在家先熟悉业务,迎接旅游业的春天。


九成导游是兼职


目前导游人才紧缺


市旅游协会导游分会会长、金牌导游赵媛媛告诉记者,我市在册导游1500多人,真正从事导游工作的不到300人,九成是兼职。疫情3年,导游资格考试2年停考,1年取消考试,导游队伍人才紧缺。“3年来导游流失、转行等情况明显,大家都受到了影响。行业的恢复和发展需要补充新鲜的力量。”


为什么兼职导游比例如此大?据了解,绝大部分旅行社和导游是合作关系,不是雇佣关系。所以即使只做导游一份工作,依然算兼职、自由职业。赵媛媛坦言,市旅游协会导游分会是导游的组织依靠,导游的保障相对比较低,作为市人大代表的她,经常带头呼吁关注这一群体,希望能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据了解,疫情期间,市旅游协会定期组织导游开展线上+线下业务培训、鼓励参加公益活动、传达相关的行业规定等。2021年导游分会的金牌导游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业务知识,10人通过中级考试、1人通过高级考试,有效增强内功。


旅游市场发生变化


导游迎来新挑战


“不能走传统老路,疫情3年旅游市场发生了变化,所以,必须走新路。导游也要适应新情况,培养新本领。”赵媛媛说,“市场发生变化,我们需要创新服务方式和理念,例如现在的散客团、贵宾团需要‘导游+司机’,就需要导游具备更全面的能力。”


旅游业内人士表示,疫情这3年,人们的出游方式、消费习惯、旅游产业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现在国内跟团游的比例明显少于自由行,对旅行社和导游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随着游客出行方式的改变,旅游线路不断变化重组和调整,需要导游提高业务技能,增加专业知识。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