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婷婷 通讯员 江荣 顾豪)当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医院的救治工作也趋于平稳。连日来,笔者实地走访了港城多家医院,了解到各大医院发热门诊、急诊人数明显回落,原先支援发热门诊、急诊以及参与新冠病人救治的多学科医生,也基本回归原有岗位,普通门诊、手术诊疗服务逐渐恢复,群众就医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昨日上一大早,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厅里就已经有不少患者排队就医,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医院就诊秩序井然。“1月中下旬,随着新冠感染病例的逐步下降,我们医院陆续关闭新冠收治病区,恢复了原有科室,截止初五上班,全院各科室基本恢复正常,最近日门急诊达到7000人次。” 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李桂莲介绍,上周两院区门急诊33213人次,一半以上的专家号源在2周前已经约满。
妇科专家冯文周一上午的专家号源只有30人,面对一些没约而来的病人,冯文加班加点,带着3个研究生,一直忙到中午1点多。“为最大程度群众就医需求,我们门诊部与坐诊专家密切联系,采取加号加诊,所有门诊医生弹性排班,临时增加周末门诊排班,协调增加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等患者就诊需求量较大科室的增援门诊,确保当日挂号患者当日看完。” 李桂莲说道。
在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楼,人流也已经恢复。“年前就想来医院找医生检查肠胃功能了,可又碰上了疫情高峰,只能缓一缓。这不,女儿最近休假在家,就带我来看看了。”在2楼的消化内科候诊区,秦女士正在等待叫号,前面还有1位患者在等候,“我本来以为进医院看病会很麻烦,没想到现在又和以前一样方便了。”
“阳康”后,不少市民咳嗽、胸闷、失眠等症状持续较久,因此中医药调理受到广泛青睐。
“医生您好,我这‘阳康’后嗓子一直不舒服,您看能不能帮开些中药调理调理……”在市中医院,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其中有不少是为了调理“新冠后遗症”。中医认为,病毒肆虐后,患者普遍正气亏虚,尤其慢病患者,出现慢病急性发作或者继发其他疾病的情况较为多见。目前,该院日门急诊量约2000人次, 就诊人数较之前大幅增长。
而就在前几天,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内科正式上线,业务范围主要涉及失眠、咳嗽、头痛、头晕等各种内科疾病和常见皮肤病(痤疮、湿疹等治疗及结石病、结节病)的亚健康体质调理,同样受到了市民认可欢迎。
和门诊同样复苏的,还有住院及手术。
“我们医院编制床位800张,但今天的住院量已达到956人,可以说是创中医院建院以来的最高值。”市中医院院方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因天气寒冷,呼吸、心、脑系统疾病高发,出现了住院病人数骤增的现象。
2月3日这一天,市一院的匡蕾带领医疗组连赶了3台手术,直到晚上11:30才结束。“实在是太晚了,我们只能和家属商量,将剩余两台排到第二天早上进行。” 匡蕾告诉笔者,之前因为疫情,叠加过年,不少患者只能将手术择期推后。如今,他们出于要外出打工、孩子无人照料等原因,做手术的意愿就非常强烈。上周,匡医生带领的医疗组共收治25位病人,开展了21台手术。
无疑,伴随着全国整体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港城各大医院也已陆续恢复常态化诊疗,但需要注意的是,市民仍需做好防护,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特别是就医时仍需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