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站在宋跳小学的教学楼向下俯瞰,只见南边的大片空地被分成一格一格的田垄。就在前不久,这里仍有二十几棵盖着保温毯的壮实的大白菜站在地里。这片地约3亩左右,在去年秋冬季收获了大白菜和各种萝卜,夏天则有黄瓜和南瓜。
这里是学校的劳动教育基地。据宋跳小学校长田卫东介绍,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宋跳小学响应国家新课程标准对提升劳动育人价值要求,着力培养“能自主劳动、善合作劳动、乐创新劳动”的学子。2022年3月,学校投资5万余元改建了校内3亩种植园,配套基础设施,搭建种植区、体验区、展示区等功能板块,划分“校长示范园”“爱心共建园”“科普示范园”“红领巾实践园”“减负拓展员”“友好共建园”“小记者实践园”7个主题园,作为学生劳动实践的载体。学校以“亲自然”“亲生活”“亲社会”为实施主线,开展主题化、系列化、进阶式实践,将“新时代劳动品格培养在场行动”由德育领域逐步推进到全方位育人领域。
现在是深冬,校园一片沉寂。春夏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戴着草编的帽子,穿着雨靴,带着水管、小桶、水瓢、铲子等工具,播种、除草、浇水、给黄瓜藤搭架子,还可以亲手采摘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丰收的喜悦。田卫东说,宋跳小学将进一步深化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素养,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苏光中心小学借力千年古镇板浦历史文脉,充分挖掘“镜花缘文化”内涵,深入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镜花缘文化”在连云港地区影响深远,《镜花缘》作者李汝珍的故居毗邻苏光中心小学。苏光中心小学校长濮祥彬介绍,学校依托地域资源优势,组织教师开发适宜小学生学习的“镜花缘文化”语文课程,搭建互动的“镜花缘文化”学习平台,旨在培养乐于想象、勤于实践、善于探究、敢于创新的新时代少年。
通过几年的项目建设,学校已形成鲜明的“镜花缘文化”特色氛围,建成“一廊、一亭、一苑、一堂、一泉、一园”等景观,即镜花缘长廊、松石亭、镜苑、尚义讲堂、廉泉、百花园,精心打造廊道文化,设立图书漂流站、开放式书吧,使“镜花缘文化”在校园内生根发芽。开发了具有“镜花缘文化”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整合板浦地区的人文、自然资源,开发具有鲜明“镜花缘文化”特色的《皂角树下》校本课程体系。搭建了具有“镜花缘文化”特色的语文互动平台,即“镜花缘文化”数字化学习平台、学生社团平台、教师发展平台、教学实施平台等,构建了具有苏小特色的“宜学课堂”。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上,苏光中心小学的广大教师正践行使命担当,赋能乡村教育。
美育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在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解放路小学舞蹈社团的群舞《报童》荣获小学甲组舞蹈展演特等奖、小学甲组优秀创作奖、优秀组织奖。
原创舞蹈《报童》讲述了在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报童们用创立报社作为掩护,向前线传递重要讯息的热血故事。这是学校舞蹈社团继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艺术展演后,第四次蝉联艺术展演舞蹈类比赛的特等奖、一等奖。
除了舞蹈社团,学校还有王龄萱、樊一颔、周明昕老师带队的音乐团队,邢咏红、戴敏、武磊、董玉玲老师带队的美术团队,郑萍、刘士柱、房忠杰、赵西亚老师带队的体育团队。
解放路小学校长董雷介绍,解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在“培养健康快乐、向阳生长的新时代儿童”育人之路上,勇担新时代教育使命,积极提升自身专业品质,深层创新探索艺体学科育人育才路径。基于学科,辐射多学科融合,深层架构艺体课程群,拓宽艺体课程资源开发路径,多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依托艺体教育特质,不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肩负责任担当,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学习之乐、合作之乐、挑战之乐、成长之乐。
解放路小学还培养了为国、为家乡争光的奥运冠军、全国汉字听写大赛总冠军、省科学创新冠军团队,也走出了多次在省市摘金夺银的排球、足球、篮球、田径、体操冠军团队。培养了包括省首批特级教师、名师等近百名省市名特优教师,和全国体育事业特殊贡献奖、奥运冠军金牌启蒙教练、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巾帼建功、师德标兵等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体教师团队。(□ 梁红燕 于海洋 张晓敏 纪树刚 魏善春 王龄萱)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