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是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实现居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多家社区开设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课堂,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多样的社区教育资源。但实践中,社区教育课堂的打造依旧存在师资缺乏、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未来,还需进一步联合社会多方力量,以“建高品质社区教育中心,办适合的社区教育”的理念为指引,坚持社会视角,以项目化、品牌化建设引领社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百姓家门口可享优质社区教育资源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近日,悠扬的歌声在海州区新浦街道万润社区居民学校内回荡。数十名居民围坐在教室内,跟着老师一起学习唱歌。该课程自从2018年开设以来,受到很多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的青睐。
“有空的时候可以来学习唱歌、跳舞,还有专业的老师给我们授课,大家甭提有多开心了。”年过七旬的金女士开心地说,她是一名歌唱爱好者,来这个课堂学习好几年了,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学到专业的歌唱知识,她感觉幸福满满。
笔者了解到,为了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市各县区设立了社区培训学院,乡镇(街道)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开设了居民学校,结合辖区现有资源,开设书画、乐器、舞蹈、太极拳、茶艺、国学诵读、智能手机等多种特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让居民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品味艺术之美,体验科技之便,享受生活之乐,助力构建全民终身教育学习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建有社区学院8所、社区教育中心90家,近两年培训量达60余万人次。
我市社区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
社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是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实现居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为做好社区教育这篇大文章,我市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践探索,引领社区教育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市教育局依托开放大学成立市社会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联合多部门共同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基本形成以开放大学为龙头,社区培训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为核心的“四级”社区教育培训网络和办学模式。
但目前,我市社区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活动阵地、师资队伍等方面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区域间发展还不够平衡,城乡社区教育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名师工作室创建、学习苑建设、学习体验基地和游学项目建设等方面,资源相对集中在市区范围。
值得关注的是,采访中很多年轻人表示,希望社区教育资源更丰富,能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同领域的教育需求。
不断探索 绘就社区教育服务新蓝图
“当代社会,人们对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虽然社会有各类教育机构、多种教育模式可以满足人们的多方需求,但是,在家门口享受到多层次的丰富社区教育资源依旧是大多数人的心愿。”市社会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我市将继续从社区教育实际出发,进一步强化部门合作,统筹社会力量,采取加大支持、优化师资、丰富活动、扮靓品牌等措施,不断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社区教育体系。
该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发挥“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优势推动社区教育改革,创新社区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社区居民、适合社区居民、更加开放灵活的社区教育体系。探索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体验学习相结合的社区教育模式,推广移动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促进全社会“人人学、时时学、处处学”。
我市将进一步加大社区教育支持力度,鼓励“能者为师”,满足全龄学习需求,推动各类学校向社区开放继续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教育办学格局。同时优化“社区教育+”模式,将社区教育与基地、企业、社团、景点等有机结合,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市民的学习需求,为市民享受家门口的优质社区教育资源创造良好条件。
在老年教育方面,我市将继续深化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融合,提供开放便利、灵活多样的老年教育服务。根据智能技术发展实际和老年人的运用需求,与时俱进地开发适合不同老年人需求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丰富老年教育内容与形式,加快老年教育学习资源库建设,促进老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将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引入养老机构,提供优质课程“菜单”,探索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工作新形式。
“强化活动引领,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品牌是推动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手段之一。”该负责人说,我市将在前期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并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强化特色挖掘,扮靓社区教育品牌,积极探索社区教育精细管理新格局,指导各县区充分挖掘人文精神、地方特色文化,并结合群众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打造一批具有港城特色的标志性学习品牌,推动港城社区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通终身教育“最后一公里”。(□ 徐誉宁 朱家贤 张永)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宋添翼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