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港城制造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昨日上午,在中复神鹰碳纤维市开发区工厂,碳丝车间班长徐小错正在仔细查看丝线的走势,时刻准备着将跳线的丝归位。

这根看起来不起眼的丝,每平方毫米能承受500公斤以上的拉力,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近十倍。织就这样的一根丝需要一种特殊的材料——丙烯晴。国内丙烯晴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就在47公里外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内的斯尔邦石化。

徐小错介绍得比较简单,但也理清了这根丝是如何串起一条产业融合发展链的。

从一根丝到产业融合发展链,其背后是作为新崛起的石化产业基地绘就的宏伟蓝图,更是一座城市的坚守与创新。

近年来,我市以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为依托,瞄准全球石化行业大调整、大布局的窗口期历史机遇,一手抓产业丰厚度提升,一手抓产业关联内生循环,通过产业链跨界合作,向“新”而进,向“高”而立——让化工新材料向高性能纤维、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拓展,带动港城制造攀高争先。

诚如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所说,这种产业发展思路之变是连云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选择,更是连云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向“新”而进 延链强链提升产业竞争力

曾几何时,连云港人的“临港梦”是希望建立一座大型炼化基地,为加快经济发展蓄积动能,为壮大城市能级积攒人气。如今,这一梦想逐渐从理想变为现实,并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斯尔邦石化EVA成品车间内,一批2000吨的光伏级EVA树脂一下线就立马打包装车,发往浙江的下游光伏组件厂家,用于生产光伏封装材料。

作为一家以大宗基础化工品生产为起点的企业,盛虹为何积极布局新材料领域的EVA材料?这一切源自企业的自我转型。盛虹控股集团董事长缪汉根介绍,近年来,企业深入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战略布局,形成了行业独有的“油、煤、气”三头并举、“烯烃”“芳烃”双链并进、上下游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这场转型之旅,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广阔的平台给了其充足的施展空间,让其走得更加顺畅。

破圈转型,求变求新蔚然成风。如今,越来越多的化工原材料生产企业选择跨行挺进新材料领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内的盛虹、卫星、中化角逐新材料蓝海的雄心与日俱增。

今年8月,卫星化学宣布与韩国SK集团合作的中国首个EAA生产基地正式落地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EAA是一种包装新材料,目前全部依赖进口,若国内能够形成产能突破,无疑将打开新的市场空间。同一园区内,中化的碳三产业项目也被认为是企业创新升级的重要产业链条,园区布局和项目建设将强化其产业链整体协同创新。

徐圩新区经发局局长张培磊表示,“当前,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不仅要做实化工原材料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积极突破化工新材料领域,以高附加值的产品主动迎接高技术竞争。我们鼓励更多企业凭借各自的优势积极布局新材料领域,竞相进行产业升级,为推动我国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加速前进贡献徐圩力量。”

向“高”而立 助力港城制造高质量发展

在中复连众海上风电叶片制造工厂,一眼望不到头的巨大工厂内,长达100多米的巨大风电叶片正在制造。为了让叶片更加轻快,其中使用了7吨碳纤维材料。

这些碳纤维材料是由同一园区企业中复神鹰供给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市开发区初步构建了从丙烯晴——碳纤维——高端装备制造跨产业链供应体系。”市科技局高新区处长张健给出了这样的总结,应该说,通过“化工+”的产业链跨界,连云港制造业的制造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眼下,这样的跨界被广泛应用于全市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电子信息、新能源等诸多领域。

“医药原料药有一部分也源自化工产业。”市工信局局长席世战介绍,“当前,我们正在积极研究化工产业和医药产业的跨界合作,推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内更多的企业为本地医药企业乃至全国化药市场供给精细化工产品,促进我市医药企业制造水平的提升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

这样的跨界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在东海无人机生产车间,神鹰碳纤维正在帮助专业领域无人机翱翔天空;在田间地头,同城化工企业生产的化工原料通过化学催化变为农业生产所需的农药;在厂矿企业,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盯着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产品线,希望得到安全的供应链协助。

市工信局产业转型升级处处长安向锐表示,随着这样的跨界延伸到更多的场景、更广的领域,港城“化工+”将实现多产业链的能级提升,为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夯实基础。

强筋健骨 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走进东海江苏博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一根根细如发丝的丙纶短纤维正在产业线上传递。

这种短纤维产品主要用于无纺布、汽车内饰、婴幼儿纸尿裤和卫生用品面料等行业。东海江苏博韬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秦家振感叹道,“我们是冲着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和连云港港的优势到东海投资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石化企业可以为我们供应原料,港口可以帮助我们的产品快速进入东南亚市场。”

原来,博韬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丙纶短纤维是用石油精炼的副产品丙烯为原料制得的合成纤维。随着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内一批新项目投产,他们将获得充足的原材料。

东海商务局局长赵华说,博韬新材料选择在东海落地,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石化+”的潜力。今年以来,东海县积极围绕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产业链下游做文章,加大新材料产业招引力度,不断提升东海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性。

可以预见的是,“石化+”不仅助力港城制造升级,还将为港城县域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腾退的超1万亩土地,将承接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产业链项目,为县域经济聚集新项目。总投资153.71亿元的江苏丰海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0万吨丙烷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将把赣榆柘汪临港产业区化工园区打造成具有特色性、示范性、引领性、标志性的高端智能化石化产业园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是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

​踏上新的征程,连云港主动催化“化工+”,深耕化工新材料领域,驱动港城制造水平持续提升,推动县域经济做强做大,以新型工业化思维,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中国石化链中的连云港化工产业发展的“工笔画”更加精妙、更加多彩。(□ 周莹 杨轩 连工信 张开虎)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宋添翼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