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凝心聚力 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编者按

为进一步激励全市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在新征程上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充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连云港图景,本报从今日起刊发“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系列报道。记者走进城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校园等处,通过鲜活的报道,展现党的创新理论扎根港城大地、引领我市发展的生动场面,展现港城干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崭新风貌。

昨日,海州区板浦镇菜园村占地面积约8.4万平方米的柑橘园项目现场一派繁忙,园内3栋双层温室大棚建设已接近尾声,工人们正在争分夺秒进行项目扫尾工作,建成后将用于栽植红美人、甘平等柑橘品种及大樱桃,打造集种植示范、生态采摘、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四季采摘园。“柑橘园启用后,可提供就业岗位30人以上,带动周边200多农户持续增收。”板浦镇农办负责人许红艳介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为板浦镇继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板浦镇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已然铺展。

阳光明媚,碧水清波。开车行驶在板浦镇整洁靓丽的农村公路上,看到新修的生产便道直通农田,河流、田园与村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板浦镇尤庄村从实际出发找准农业发展方向,动员群众土地流转900亩,释放更多劳动力,争取到1400万元资金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村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如今,农村居民也讲究“如厕”问题,板浦镇认识到“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场硬仗,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尤庄村在推动“厕所革命”中牢固树立“小厕所、大民生”的理念,进一步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效,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尤庄村党总支书记丁尚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作为一名基层的村书记,我深切感受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指导性作用,我们村的党员群众团结起来,一起想、一起干,让尤庄变得更加美丽,村民变得更加富裕,产业更加兴旺。”

板浦镇乐源家庭农场里,农民们正在现代农业大棚内埋头耕作,按照“林上结果、林中旅游、林下种养”的立体式经营模式,把这里170余亩土地全部利用起来,丰富的品种让农场真正实现了采摘周期基本覆盖全年,确保“天天有菜吃,季季有果摘”,充分满足游客及市场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在港城,乡村正在振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各个方面,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个领域。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加大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力度,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提升产业增值空间,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连云港智慧。

板浦镇党委书记黄勇表示,将持续打造东辛老村部乡创中心,发展辣椒酱、菌菇等产业,培育形成“欣辛向融”特色党建品牌;在云善河以西片区依托秋园、西盐河等本地人文生态资源,新建1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镇域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引领乡村振兴进入新境界。

“乡村振兴的场景,彰显着新农村发展的强劲动能。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力量,不断培育做大特色优势产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黄勇说。

这几天,家庭农场经营者唐国玮在自己的农场忙碌着,他通过农场采摘、直销店、微店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赏自然美景、摘生态果蔬、吃农家饭菜”,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实现了农场经济效益最大化, 带动了50多名村民就业致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农产品销路特别好,我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唐国玮说起特色农产品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陈兵 王蕾 孙国利)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