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两个穿着大裤衩的少年正在玩游戏“捣拐”;那边,几个小伙伴悠闲地用长鞭打着陀螺;不远处,还有一群居民坐在小板凳上,享受着露天电影带来的乐趣……近日,一幅幅带有年代感的彩绘出现在海州街道新建社区黄巷的墙面上,鲜活逼真又富有年代感的墙绘不仅扮靓了老巷道,也引来附近的居民纷纷拍照打卡。
“宝宝你看,跳格子就是妈妈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那时候没有手机玩,我们当时玩的就是这些小游戏。”日前,一名带着孩子的中年女士站在黄巷里,用手指着墙上的彩绘对孩子说。记者看到,除了跳格子,还有打陀螺、翻单绳、捣拐等众多“70后”“80后”儿时经常玩的游戏场景,都栩栩如生地跃然墙上。
据新建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纪雯雯介绍,黄巷是老海州诸多老街巷中的一条,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因为年代久远,历经风霜,老巷道破旧不堪。近年来,为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海州街道启动对背街小巷的改造工程,原先墙面老旧、路面破损、下水道不时堵塞的黄巷,不仅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巷子里还修葺了十几个长方形的小花坛,并种上鲜花和绿植,有月季、蔷薇、茉莉,也有凌霄、竹子和冬青。2021年,新建社区还在黄巷打造了“巷往时光”文化墙绘,除了“小炮子”“小大姐”“小大哥”“马鹰”“缺线”这些海州方言外,还将摇水井、驴推磨、爆米花、捏面人等具有年代感的生活场景也搬到了墙上。这样的文化墙加起来一共100多平方米,既让老旧墙面焕然一新,也能让生活在巷子里的居民们时刻感受到,几十年前老海州热闹有传统的生活场景。
这不,继“巷往时光”之后,新建社区再次在黄巷里打造“年代记忆”墙绘。据介绍,此次打造的“年代记忆”墙绘一共200多平方米,邀请画师李北平和一些热心的志愿者,用绘画还原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这次墙绘的主题让我觉得很新颖。”李北平说,他从事墙绘工作已经有10多年了,之前画得比较多的都是山水画,当社区告知这个创意时,他毫不犹豫便应承下来。
创作前,李北平还专程来到社区,和一些上了年纪的居民们聊天,寻找创作灵感,听他们讲述属于自己这代人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记忆。“聊天中我发现,居民们对于那个年代的生活场景记忆犹新,聊天还引发了他们的怀旧情绪。”李北平说,这让他的创作充满了动力,也有了底气。经过一个多月的创作,一幅幅生动的、富有年代感的墙绘,在老巷子墙面上铺展开来。
据悉,此次活动也是新建社区以打造社区文化环境为切入点,将文化墙绘作为改造内容,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的一次尝试。“我们通过墙绘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让美化环境和文化宣教高度结合,让居民直观了解家乡文化内涵,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纪雯雯表示,下一步,新建社区将持续巩固社区环境提升行动成果,下足“绣花功夫”,切实助推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长期美”转变,全力打造“点上精彩、线上美丽、面上干净”的宜居生活环境。(记者 侍敏 通讯员 孙萌 陈荣)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