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始终坚持“退休不退色,保持党本色”的宗旨,退休后仍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退而不休,孜孜不倦,老有所为,以拳拳爱心,浇灌扶持着一代代稚嫩的花朵,用奉献托起“明天的太阳”。他就是中云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廷凤。
做弱势儿童的“保护者”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李廷凤先后担任连云港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原中云乡党委书记、乡长等职务。2005年至今担任中云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有人劝他:“干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歇下了。”他却说:“我是党员,必须发挥余热。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关心教育下一代是大事。”于是,他毅然选择了关心下一代事业。
李廷凤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一个长者的爱心,关注着青少年弱势群体。为此,他经常各处走访,尽己所能,将关爱及时传递到困难学生、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中去。2009年,黄岭村5岁男孩胡某锐不幸患脑瘤必须立即接受手术,但其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手术费用。李廷凤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带头捐款,积极组织开展募捐救助,当晚就收集到村民爱心捐款17000余元,解了燃眉之急。这样的事,李廷凤还做过很多。
实际上,为彻底摸清街道辖区内孤弃、特困青少年情况,李廷凤曾用数月时间走遍16个村居,对辖区的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和贫困儿童进行了调研,把孤弃、特困青少年详细情况建档建案,经过核实情况,最终确定18名孤弃、特困青少年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对于这些孩子,李廷凤提出要确保每个孩子真正达到“六有”:吃有粮、穿有衣、住有房、病有医、学有校、日常生活有人照料。在他的关怀下,这18名青少年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做青少年成长的“知心人”
李廷凤始终把青少年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第一位,积极探索创新关心下一代工作方式,不断丰富活动内容。
2007年,在和老朋友的一次聊天中,他得知家住中云街道山后社区的3岁幼儿刘某瑞家境十分贫寒。刘某瑞一岁时父亲病故,母亲远走高飞,至今音讯全无,依靠身体多病的爷爷、奶奶拉扯。李廷凤得知后,向上级关工委汇报情况并且与其结对帮扶,不仅为其联系办理相关帮扶政策,还自掏腰包先后为刘某瑞购置了衣物、学习用品等。
每年春节、六一前后,他总会来到刘某瑞家中,与孩子聊天了解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他好好学习,并给孩子送上压岁钱和节日礼物。2022年夏天,刘某瑞考取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定制村干,但他考虑到贫苦的家庭情况,想要放弃大学梦,打工挣钱补贴家用。爷爷多次劝说无果后向李廷凤求助。李廷凤得知后赶忙前去劝导刘某瑞继续学业。
一方面结合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以及社会上的例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跟孩子谈心,另一方面为其细心梳理讲解定制村干的学费补助、就业安排等激励政策。同时,李廷凤积极联系街道、区级相关部门,为其争取有益政策,并向孩子爷爷承诺,孩子每年开学自己都将资助3000元激励孩子继续学业。刘某瑞看到希望,决心继续学业。
做思想教育的“急先锋”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为此,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战略工程、希望工程,持续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李廷凤说道。
为了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提升思想道德,李廷凤带领街道关工委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开展有声有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他就牵头组织了“七彩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社会活动。本次活动精心开设10个社团,通过多种形式,讲党史、讲国史、讲党章、讲家乡变化等,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中赓续精神血脉,从而度过一个安全、充实,又有意义的假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实际上,近年来,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和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中云街道关工委按照“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想、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着力研究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规律,充分调动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多次荣获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校外教育辅导站等称号。而李廷凤也不负众望,先后获评江苏省“百名优秀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
李廷凤觉得,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有需要的孩子,是自己存在的意义。他就像一束阳光,不论到哪里,都会把温暖带给周边的人。(记者 张晨晨 通讯员 王 飞 文/图)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