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落日归山海”之美,这里有“可胜寸心可胜苍穹”的事业平台,这里有“黄金年代”等待你的加入。
这里,是跑上高质量发展新赛道的连云港,这里,建立了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政策机制,这里,厚植年轻人成长的沃土,欢迎各类年轻人才在此创新创造、大有作为。
聚汇港城
强化年轻人才顶层设计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只有培植好孕育青年创新人才的沃土,人才根系才能更加发达,人才成长才会更加茁壮。
“连小才”西游动漫视频活泼可爱,四重人才大礼包见面礼,60多家龙头企业直播带岗,市县(区)两级事业单位招录,300多家单位1万多个岗位线上发布……今年春季,“连聚英才 智汇港城”连云港2022春季校园引才直播带岗在云端精彩亮相。
为了让年轻人才汇聚港城,我市组织企业、高校院所对新出台的人才新政2.0进行了系统的宣传。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真招实举、真金白银关爱和支持人才,体现了连云港招揽广大青年才俊的满满诚意。对于留连、来连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在云端送上见面“大礼包”———连续3年每月1000至3000元“生活补贴礼包”、购房券+人才优先购房+公积金提额+商贷优惠的“人才安居礼包”、最高1000万元项目资助+1500万元“人才贷”的“创新创业礼包”、包含8大类15项服务内容的“花果山英才卡服务礼包”。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培养与使用青年人才,让他们在创新活跃期与产出高峰期的青年时代在连云港成就事业。
———充分激发“爱国·奋斗·奉献”精神力量,将人才凝聚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共识中来。坚持领导联系专家人才制度,每年市领导带头走访慰问高层次人才,定期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倾听人才心声,回应人才诉求,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
———开展系列品牌活动,增加年轻人对外交流的机会。我市持续办好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花果山英才双创周、北京“四对接”等活动,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等专家和创新创业人才齐聚港城、共谋发展。
———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打破人才的桎梏。通过举办“花果山英才”创新创业大赛,推动人才、项目、资本有效对接,让各种创新思想在港城喷薄而出。
———建设特色优势平台。聚焦产业园区主阵地,推动产业人才深度融入产业发展主战场,打造具有“花果山英才”品牌特色的优势平台载体。
敢于不拘一格放手使用青年创新人才,为年轻人才搭建施展才干的舞台。如今,在港城大地,青年骨干不仅在关键岗位和重大项目中打头阵、当先锋,还在市场风云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一批年轻人如雨后春笋般在港城快速成才。
招才港城
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在各行各业,一张张年轻、朝气蓬勃的面孔,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最大“红利”。
青年普遍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受条条框框约束少,对新事物接受度高,但是因为资金等创新创业要素不足,迫切需要更多基础性制度安排和政策红利,为其减负赋能,令其轻装远行。
在中复神鹰实验室里,笔者见到了已是企业副总的陈秋飞。14年前的此时,满脸书卷气的陈秋飞拖着行李走进中复神鹰,暗下决心要把碳纤维技术研发当成毕生事业。如今,他参与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个人也入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未来,我们将加大航空航天级碳纤维、航空级预浸料等研发项目的投入,进一步扩大下游产业链延伸布局,为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充分保障,相信不久之后将会迎来国产碳纤维新的高光时刻。”陈秋飞说。
作为本土培养的科技人才,陈秋飞的成长过程同连云港碳纤维产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从该项目启动以来,国家、省市各级项目资金给予扶持,企业也搭建了同国际一流研发水平比肩的研发平台,这些都让陈秋飞的快速成长有了保障。
如今,我市已经建立了科学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让各类年轻人才在各种各样“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等有关举措中脱颖而出,释放潜能。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适应人才竞争新形势,优化整合人才工程,构建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省双创计划、“333”工程为牵引,以“花果山英才计划”和“521”工程为支撑的人才工程体系,促进人才培养一体衔接、上下贯通。
———实施青年人才聚连行动,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依托2.0版人才新政,大幅提升本科及以上人才购房券、生活补贴标准,延长发放时间;
———实施青年人才回连行动,面向在高校求学的连云港籍学子设立连云港籍优秀学子奖学金,并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鼓励连云港籍学子在校期间能够心怀家乡、宣传家乡,毕业后能够回到家乡、回报家乡;
———实施青年人才留连行动,鼓励相关单位,针对江苏海洋大学、康达学院、连云港职技院、师专等在连高校开发招聘岗位,举行高校线上专场招聘会,组织开展“市情大讲堂”进校园、“山海恋歌”青年人才幸福成长营活动,让更多港城本地青年人才留在连云港。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如今的港城,正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成才铺路搭桥,让他们有用武之地。
引才港城
进一步完善人才保障体系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大力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关乎全局、利在长远。
为了更好地吸引年轻人到港城落地,我市各部门通力合作,努力涵养高水平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落地生态。
在海州区开元曼居酒店大堂,竖着一块醒目的招牌———“青睐海州”青年人才驿站。“这是海州区委组织部、团区委等部门同我们合作的‘青睐海州’青年人才驿站。”开元曼居酒店海州区负责人吴庆军介绍,“外省来海州区面试的应届毕业生,可以在这里享受七天免费住宿。”
这仅是我市涵养年轻人才生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包,在薪酬、住房、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出实招,用情、用力让青年创新人才安业、安身、安心。
———完善保障支持。树立“贴身、贴心、贴本”服务理念,打造“居无忧”“业无忧”“学无忧”“医无忧”政策包。近年来,向1500余人发放9600万元购房券,实施商品住房10%房源由人才优先购买,向3500余人发放5660万元生活补贴。帮助70名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实际问题,累计组织58名高层次人才开展国情研修和休假疗养活动。
———建强服务网络。升级人才“服务金卡”为全新的花果山英才卡,集成政务、科技、金融、法律、医疗、文体、交通、商家优惠等8大类15项服务内容,可享受服务的人才数量由70人扩增至400人。依托连云港市“人才之家”“我的连云港”APP和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一网办理购房券审批、生活补贴发放、贡献奖励、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人才服务事项3000余件。
如今,我市已经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技创新、尊重青年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有志青年来到这里,成就事业。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今天,连云港正张开臂弯向天下有为年轻人发出邀请。我市也将更加扎实地做好青年人才工作,关心人才、爱惜人才、成就人才,让广大青年人才在连云港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当主角,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乐章。(□ 周莹 刘宇洋)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