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志愿军老兵珍藏“救命布”70余载

    “没有这块军用帆布,我就倒在朝鲜战场上了。它可是我的‘救命布’。”昨日,在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日到来之际,家住灌云县圩丰镇洋桥村三组的94岁抗美援朝老战士王桂楼,向笔者展示一份捐赠证书。他所说的那块帆布,在珍藏了70多年后,捐赠给市革命纪念馆。

  最近一年多,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在各大卫视重复播放,经久不衰,这也是王桂楼最爱看的剧,“看了好多遍了,总是看不够。”每次看,仿佛自己也穿越时光,又回到抗美援朝战场。在上甘岭战役中,王桂楼负伤昏死过去,是战友们用军用帆布把他抬到后方救治的。

  “这块帆布是我老父亲的生命布。我小的时候,父亲讲述了这块布的来历,我能感受到这块帆布沉甸甸的分量,是它为父辈那些战友们遮风挡雨、御寒保暖,更为他们赢取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王桂楼的儿子王志高说。

  王桂楼生于1928年4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8年2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解放无锡、苏州、上海等战斗。1948年6月在战火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还当机枪班班长。

  1950年10月,王桂楼所在部队是首批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过多次战役。因为战争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加上岁数大记忆力差,那场战争在他的记忆深处只留下了上甘岭战役和那块军用帆布。

  王桂楼说,一到朝鲜,部队就发了一块军用帆布。行军时,无论是下雨下雪都披在身上。老人告诉笔者,那时经常夜行军,休息时就用帆布当铺盖,战友之间,一铺一盖,两人互相通腿睡觉暖和一些。“那里的天气很冷,我们的连队去时140多人,回来的只有20多人,很多人都是冻死的,所以大家都把这块帆布视作救命布。”

  老人拿出一张帆布的照片。帆布颜色微微泛黄,4个角上带有穿绳用的孔,边角有些地方已磨毛了。他动情地说:“我的生命也在帆布上面,是战友们用它把我救了回来。回国后,我就把这块帆布珍藏起来,既是为了纪念那场战争,更是为了教育后人珍惜和平。”

  1952年10月,王桂楼所在部队协助志愿军第十五军同守上甘岭阵地。“在一次战斗中,连队接受阻击敌人的任务,由连指导员徐建华带队进入阵地,我带班里几名战友在一个制高点观察敌情,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敌人动用数架飞机对阵地轮番轰炸。上级命令我们迅速进入防空洞,敌机把我军所在阵地防空洞炸塌,敌机飞走后,连领导发现我所带班阵地防空洞被炸塌,指导员带领战友进行抢救,我被救出时已是全身鲜血,昏死过去,还有2名四川籍战友光荣牺牲(烈士名字记不清楚),战友们立即用我随身带的一块军用帆布把我抬下阵地。”老人回忆说。部队把他送回国内医院治疗半年,伤愈后又重返抗美援朝前线,“一位名叫朱文坦的山东籍战友把抬我的帆布送还给我做个纪念,我感动得眼泪哗哗地流,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把我抬下阵地抢救的。”

  1953年10月,王桂楼从朝鲜回国,1955年11月复员回乡,一直在家乡务农。他以一个老党员、老军人的身份默默无闻做人做事,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他的勇敢无畏精神也教育影响着子女。

  王志高告诉笔者,这块帆布父亲已经保存了70年,作为子女,为了把父辈的斗争精神传承下去,教育更多的后来者“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今年7月,他们把这块帆布捐赠给市革命纪念馆。“父亲教育我们,正是因为志愿军战士以顽强战斗的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斗志,战胜了敌人,夺取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块帆布就是最好的见证。”(记者 史卫平  通讯员 夏兴俭 徐云邦 常程)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