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老街巷 新生活 | 大庆东路:昔日老鱼市变身生活街

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位于市区大庆东路上的菜市场已开始热闹起来。菜贩子们拖着满满的一车菜有序进入菜场,卸货摆摊,前来买菜的人们在这条并不算宽的路上穿梭。大庆东路一如往日,烟火气十足。与原先泥泞的土路、路边蹲着三三两两鱼贩子、垃圾成堆不同,如今,这条道路铺上沥青变成了柏油马路,路边是一排排停放有序的机动车,干净整洁的环境让附近的居民特别舒心。

露天“老鱼市”脏乱差一度困扰周边百姓

“50多年前,这条路是一条泥土路,路的南侧是一排排的居民房。到了下雨天,这条路泥泞不堪,非常难走,尤其是带孩子路过的居民,经常是一个肩膀扛着一辆自行车,另一只手抱着孩子,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蹚过这条路。”今年73岁的杨善波是大庆东路的老居民,他说,因这条路附近居民多,当年许多卖菜的小贩喜欢拎着竹篮子或蹲或坐在路边卖菜,久而久之这儿就成了一个“马路市场”,卖鱼虾的小贩也逐渐在路边摆起了摊,最多的时候,从路东一直到路西有十几家鱼摊,人们就把这条路叫“老鱼市”。

曾几何时,路上充满了商贩们的吆喝声,买菜的、卖菜的人们在路上讨价还价。杨善波说:“这条路从早上6点多钟就开始热闹起来,到了中午和傍晚,前来买菜的人更多,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要数新鲜鱼虾,价格公道、品种丰富。”

摊贩多了垃圾也多了起来,烂菜叶、果皮、鱼鳞等垃圾被随意倒在了路边,很久没有人清理,特别是鱼摊附近,经常污水成片。到了夏季,离老远就能闻见鱼腥味。这些垃圾也引来了大量苍蝇蚊子,惹得附近居民怨声载道。

“老鱼市”焕发活力变身生活街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条道路修葺,1990年左右,“老鱼市”有了新的名字:大庆东路。次年,泥土路被铺上了一层沥青,变成了柏油马路。后来,路边盖了一幢幢楼房,楼下一间间门面房让路边的商贩有了规范的经商场所。

“买菜买杂货就去大庆东路”已是当地老居民的共识。杂货铺、家装市场、大型农贸市场逐渐兴起,众多商家入驻,路上每天车水马龙,大庆东路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过去,路边的饺子馄饨摊给上早班、下晚班的人们带去很多温暖,大庆东路上的几个小吃摊也是如此。杨善波记得,路边的一家老字号馄饨摊是附近居民经常聚集的地方,人们买了馄饨、水饺、面条就坐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吃得满头大汗。

繁华的生活街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出了门就有小吃,蔬菜、水果、肉类,临街就可以买到,生活非常方便。”居民许兰说,她在极美园小区居住了十几年,出门走两分钟就到大庆东路,家中所需的生活用品,在这条路上几乎全都可以满足。

路边虽然有了固定地点经商,但总有个别商贩喜欢将货物摆在路边售卖,有些想占据好位置的商贩早早将三轮车停放在路边“占位”。为了解决占道经营难题,路南街道联合城管部门经过多番整治,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逐渐取缔了马路市场,还路于民。

环境改善了,让在门面房经商的商贩们得到了实惠。“20多年前我就在这里卖炒货,那时候天天要跟路边摊‘争生意’,还要防止‘停车堵门’影响生意,现如今,这些现象再也没有了。路边环境干净整洁,非机动车有序停放,大家排队购物,我们经商环境更好了。”炒货店老板周松说。

道路提档升级让环境更宜居

每天清晨5点多钟,环卫工人就来到大庆东路清扫保洁,7点钟,城管执法队员们也在路上巡逻。现在,早晚高峰期开车通过大庆东路只要几分钟时间,路边再也没有脏水、垃圾了。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张玉梅,每天上下班都要路过大庆东路,看着道路环境一点点改变,她高兴地说:“我们看着这里一点点在变化,心里特别高兴,还想一直在这里居住。”

如今的变化,得益于近年来我市对人居环境的综合治理。记者从海州区路南街道办事处了解到,近年来,经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实地勘查与走访,与相关部门一起“对症下药”,对道路重新铺设,合理施划路面标线、增设机动车停车位、非机动车停车位、更换窨井盖等,改善了道路环境。

“住在这里30多年了,感觉环境变化真大,大家生活更便利了,左邻右舍关系更融洽了。”居民孟庆云说。如今,道路变美了,百姓们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千余户居民在这里安居乐业,干净的路面、整洁的环境,居民生活在这里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道路两边不仅有美食铺,还有生鲜杂货,居民出了家门就可以买到心仪物品。到了傍晚,这条路更是热闹,小吃店、零食店、快餐店生意十分红火,前来品尝美食的居民络绎不绝,展现了一派祥和宜居的生活图景。(记者 武娜 通讯员 段芳 陈秋玲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