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档案 人物简介:赵传华,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灌南驻苏州创业人员党支部书记,苏州市浩利特劳保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获得“连云港市劳动模范”,市、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到苏州打工了。近年来,我们把流动党支部建立起来,在‘家乡’与‘他乡’之间,构筑起一道‘连心桥’,真切感受到家乡的点滴变化。”作为灌南驻苏州创业人员党支部书记、我市的基层党代表,赵传华每次回乡,都有对家乡变迁史“跑马灯式”的阅览。
“这10年间,我们连云港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务服务不断升级。于是,我看到越来越干净的河道、越来越宽阔的街巷,越来越有活力的港口、药厂、景区以及越来越多的好人模范和先锋代表。这些变化,让我们这些在外打拼的异乡人,充满对家乡的收获感和归属感。我们也在不断向外部推介家乡,引导有才干的老乡返乡创业,推进‘归巢效应’,并为家乡的党建引领、招商引资等作出一番贡献。”赵传华说。
因为工作原因,赵传华长年驻扎在苏州,经过不断打拼,已从一个单打独斗的“打工仔”,成为周围人口中的“赵总”。但他还是更喜欢大家叫他“赵书记”。赵传华表示:“早在打工那会,我就思考过,要想实现灌南籍老乡在苏州的抱团发展,只能依靠坚定的党组织。”于是,在灌南商务局和灌南县委组织部的支持下,2016年5月,灌南驻苏州创业人员党支部成立。当年7月1日,20名党员一致推选赵传华为首届支部书记。随后几年,他带领党支部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在太仓、昆山、常熟等地成立9个党小组,团结联系3000多名灌南在苏创业、务工人员,让在外打拼的人有了归属感,有了组织依靠。
“无论走到哪里,我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家乡的基层党代表,积极为家乡人在苏州创业就业四处奔走。”赵传华说,他依托苏州市连云港商会平台优势,广泛收集用工信息,主动和用工单位联系,为来苏州务工的家乡人牵线搭桥、排忧解难;对有创业意向的党员群众,帮助报项目、跑手续;为解决在外就业劳资纠纷较多问题,他还多次与苏州市律师协会、姑苏区司法局协商,成立“法律顾问团”。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的在外流动党支部中,集结了一大批能人巧匠,在资金、人才、信息、市场等方面,有着不少优势,于是,在党支部的积极倡议下,掀起一波‘反哺家乡’的浪潮。”赵传华所言不虚,为促进家乡发展,他通过流动党支部平台,带领在外流动党员在人才联络、项目对接、结对帮扶、乡村振兴等方面大展拳脚———他们大力向苏州客商宣传、推介灌南,为他们到灌南投资兴业牵线搭桥,积极引导致富能手和蓝领人才回乡办项目、谋发展。截至目前,他已帮助家乡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5个,先后有200多名创业、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吸纳近2000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无论走到哪里,家人和家乡都是最深的牵挂。”赵传华感慨,“每次回家,都对家乡发展有着不同以往的体察和感受。这10年间,家乡的街道变宽了,变干净了,车辆行驶更文明了。”但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家乡自然生态的日趋向好。“10年来,连云港的蓝天碧水不断刷屏朋友圈,清水绕城已成常态;化工园区的整治、垃圾处理体系的推进、河长制的建立等,都让我们感受到家乡正在变美。山海港城越来越成为宜居首选之地。”
与他工作密切相关的“家乡变化”,就是“营商环境 ”和“政务服务”的改观了。“因为我经常接洽两地招商引资事宜,切实感受到老家营商环境的改善,以前注册个公司,可能要耗费一段时间,但现在只要一两天就办理好了,效率非常高。而在政务服务方面,集中办公缓解了我们到处跑腿的辛苦,真正为民利民惠民,家乡口碑一点点攒了起来。”
“把党支部建在最需要的地方,才能打造党组织坚强牢固的营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赵传华说道,“作为一名家乡的基层党代表,我要带头持续发挥流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团结带领灌南籍在苏州创业就业人员为苏州建设、发展作出贡献,更要为家乡发展建设凝聚更大力量。”(张晨晨 刘青)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