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加快适生植物遴选种植 推进污泥资源化处理 连云新城再增耐盐碱苗木12万株

10月9日,一批初步长成的二代柽柳陆续起苗,将就近用于连云新城宜绿地块秋季绿化。这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柽柳只是我市培育的耐盐碱植物中的一种,另有苦楝、栾树等多种植物。市城建控股金海岸公司利用盐碱地生态改良技术,今年已为近海建成区改良土壤100万平方米,通过选择栽培适宜的耐盐碱植物,选育种植乔灌木苗木12万株。

盐碱地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物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市盐碱地生态修复和盐碱土生物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认知耐盐碱植物,合理利用其遏制土地盐渍化,对治理盐碱地及保护生态环境指导作用显著。在城市建成区盐碱土壤治理中,通过选择栽培适宜的耐盐碱植物,进行盐碱地生态改良,被公认为是绿色、经济且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节约型园林绿化的研究方向之一。金海岸公司此前已结合沿海开发绿化建设需求,在对盐碱地原生植物进行科学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引种实验,筛选适合不同盐碱地类型的植物,丰富可种植植物种类,助力城市建成区盐碱地绿化提升。

据悉,我市培育耐盐碱植物主要分两个环节,遴选适合不同盐碱地类型的绿化植物是其中一个环节,另一个环节是为耐盐碱植物提供足够的营养土,且营养土的提供以再生资源为主,减少城市绿化对普通种植土的依赖。早在2020年,连云新城就上马全省首个生活污泥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其工作原理是收集含水率80%的生活污泥,通过高科技有氧发酵处理,制作成资源化的营养土,以达到循环再利用目的。该项目每日可处理约30吨生活污泥,可制成营养土约15吨。变废为宝的营养土可为改良我市高盐渍贫瘠土壤创造条件,服务城市东进过程中生态绿廊建设。通过多方努力,连云新城已累计完成近300亩耐盐碱植物栽植的驯化。此外,我市还设立专门的乡土树种繁育中心,助力乡村绿化建设及城市盐碱地园林绿化。

接下来,相关责任单位将持续培育适生耐盐碱植物,就近用于滨海建成区园林绿化中。未来10年至15年,其污泥制作园林营养土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也将持续运作,让更多的城市生活污泥变废为宝,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并将为邻近区域至少48平方公里高盐渍性的贫瘠土壤提供营养土。近海建成区土壤改良后,将陆续栽植适生耐盐碱绿化物,这将为过境候鸟营造更好的觅食空间,让更多市民乐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态场景。(记者 李耀华 通讯员 董鹏飞)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